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大河之都:闪耀着青铜文明的光华(3)

2009-07-30 10:12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佚名
白马寺建于东汉永乐十一年,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第一家国家佛教寺院。从东汉洛阳城的白马寺,到北魏洛阳城的永宁寺,佛光笼罩下

白马寺建于东汉永乐十一年,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第一家国家佛教寺院。从东汉洛阳城的白马寺,到北魏洛阳城的永宁寺,佛光笼罩下的洛阳一片金黄。

龙门石窟群中的宾阳洞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始建于景明元年,历时23年尚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80多万,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的。公元493年,魏孝文帝将国都从山西大同迁到了洛阳,开始了孝文改制的汉化运动。与此同时,皇宫贵族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像运动。伊水两岸的山崖,南北绵延达一公里的石窟群。从此成为洛阳城数千年的象征。

公元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重建洛阳城。唐代沿用并扩建。隋唐洛阳城东越瀍水,南跨洛河,西滨涧河,北依邙山,全城周长27公里,是我国中古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名闻中外的大都会。“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东京城。”洛阳才子刘禹锡在唐朝丰腴的牡丹面前,为唐洛阳城的丰富而感动。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因为牡丹,唐朝的洛阳为白居易而疯狂。

隔着郑州与洛阳遥相呼应的是七朝古都开封,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都在此建都。春秋时期,郑庄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在朱仙镇古城附近屯兵筑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西汉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启封也就改称为开封。开封地近黄河下游的起点,几乎位于黄河下游几次大改道形成的三角地区的顶点,因此,没有哪一座都城像开封一样,性命与黄河如此攸关。当黄河远离开封时,黄河水通过汴河滋养着开封,它成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当黄河逼近开封,汴河被吞没或淤塞,枢纽地位便不复存在。开封曾七次因黄河泛滥遭灭顶之灾,开封城,城摞城,开封底下叠罗汉似的摞着六座古代城池,其中三座是国都。有一座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北宋东京城。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封丘境内)发动兵变,将北宋定都于开封。随之而来的是开封的极盛时光。

张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这首诗其实涉及到中国古代都市制度的一些问题,就是在北宋之前,在宋朝之前,汉唐时期中国古代的都市,特别是京城那样的都市,它是居住区和商业市区是分开的,叫做坊市分离这样的一种制度,这是在北宋之前,到了北宋的时候,这个由于这种经济的发达,商业文明的发达,所以这个都市的这种坊市分离的制度就被打破了。

有宋一代城市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东京梦华录》为我们记下了汴京的繁华,这一繁华的核心就是商业,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的瓦解,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诞生,中国的市民也正式登场。北宋定都开封40年后,开封已经拥有150万人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奇珍。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与长安相比,开封缺少一些汉唐气势。与洛阳相比,开封缺少了一些魏晋风度。但是,开封是市井,是《东京梦华录》,是《清明上河图》。那时的开封城里最有名的是瓦子,一种规模很大的综合游艺场,每个瓦子又有众多勾栏,相当于现在的戏院。在瓦子里演出的有杂技、皮影戏、木偶戏、杂剧、说书、小唱、说诨话、小儿相扑等等。可以想像,那时开封的市民是多么闲暇,在下午的阳光中慵懒地走上街头,到瓦子里听一会儿曲子,看一会儿杂技,暮色四合时分,再到酒楼里喝一碗琼花露,然后步入迷人的夜色。若是金秋十月,菊花四溢的香气,披着轻柔的月光,真个是暖风熏得游人醉。工商业的空前活跃,使一个民族的文化大放异彩,所以有了活版印刷和指南针针的发明。有了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有了文人诗书词画的繁荣,有了传奇之作《清明上河图》。然而,文人治国的方略,大宋的繁华如同建立于丝绸之上,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金戈铁马中,金兵的铁蹄终于踏碎了古都汴梁的绮梦,开封城内喧哗渐渐远去。中原的这些古都经历各不相同,但结局何其相似。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陆游在缅怀先祖光辉业绩的时候,心头一定浮现出中原古都的千年沧桑。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