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颐和园】第二集:昆明有乾坤(2)

2011-02-23 15:19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秩名
听鹂馆位于万寿山前山西部,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优美动听而得名,清漪园时期的听鹂馆上下两层,面阔五间,中间是一个面积不足一百二十平方米

  听鹂馆位于万寿山前山西部,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优美动听而得名,清漪园时期的听鹂馆上下两层,面阔五间,中间是一个面积不足一百二十平方米的小戏台,小戏台看似普通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它与一般戏台的朝向相反,是坐背朝南。当年的戏台为何如此修建已无从考证,不过有一个传说一直流传至今。皇太后喜爱听戏,乾隆陪母亲游园的时候常来这里,正在演唱的昆曲花子拾金,相传是乾隆皇帝自己编创的曲目,而今天粉墨登场为皇太后表演的正是皇帝本人,据说正是由于乾隆有时亲自上台为母亲唱戏,为了保证皇帝处于最尊贵的位置,听鹂馆的戏台才修成了坐北朝南。

 

  从空中俯瞰,昆明湖很像一个桃子的形状,它似乎印证了关于园林的另一个传说。因为清漪园是乾隆为母亲祝寿而修建的,所以昆明湖就是献给太后的一颗寿桃。无论这个传说是否属实,清漪园的确处处蕴含着对孝心的宣扬。清漪园乐寿堂里栽满了玉兰树,因为乾隆的母亲十分喜爱生长在南方的玉兰花,乾隆就命人从南方引进,种植在清漪园中。玉兰花盛开的时候香气袭人,被称为玉香海,成为清漪园中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北京城种植玉兰的历史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在清漪园的后溪河有一个街市,各种生意应有尽有,热闹非常,其实这些掌柜、伙计和顾客都是太监宫妇和大臣们扮演的,这条街也是乾隆送给母亲的礼物。乾隆奉母南巡的时候,曾经在苏州的山塘街游玩,这里的水乡景色和山塘河两岸的店铺给皇太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太后年事已高,江南路途遥远,不便经常出游,于是乾隆皇帝就在清漪园中为母亲修建了这条买卖街。后溪河买卖街又叫苏州街,全长二百七十米,有二百多间店铺,它模仿苏州山塘街一河两街的格局,但它的店面多采取北方风格的牌楼形式,店铺的铺面都朝河而开,可以在船上购物。从此,皇太后不出京城也能随时享受到游江南的乐趣了。

 

  百善孝为先,以孝治天下,清漪园中体现的孝心,不仅是乾隆作为儿子心意的表达,也是作为君王的一种政治姿态,以此将自己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彰显于世,而这种道德的宣扬,在大江南北的汉族民众中更容易深入人心。

 

  太后游园的时候喜欢在长廊中漫步、赏景,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中间建有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留佳代表春天,寄澜代表夏天,秋水代表秋天,清遥代表冬天。几个亭子走一趟就如同过了一年,每个亭子之间的间隔大约是三百步,这个长度正好是一般行人最佳的散步距离。这条长达七百二十八米的长廊,没有山体的倚靠,也没有砖墙的支撑,却能历经岁月,稳固如初,也得益于几座亭子的巧妙安排,这些间隔分布的亭子,既点缀了长廊的景观,又起到了支撑长廊的作用。位于山水交界处的长廊,沿着湖山的走向顺势而建,像一条蜿蜒的彩带横贯东西,它把前山各处分散的景点连接起来,长廊廊枋上绘制的一万多幅彩画与廊外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人在廊中游,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处处皆风景,而长廊本身也成为这座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乾隆四十五年二月的一天夜里,清漪园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巡夜的守卫在乐寿堂里发现了一个陌生人,原来这名叫侯义公的平民在酒醉之后擅自走了进来,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混乱。内务府大臣等若干官员因为此事被追究责任并罚了俸禄。平民闯入清漪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作为皇家禁地,普通人竟然能够轻易进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漪园除了文昌阁至西宫门一段筑有围墙之外,其余三面都没有围墙,这在皇家园林中绝无仅有。清漪园为什么不修围墙呢?一方面是由于帝后并不在此居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出于园林景观设计上的考虑。这是乾隆朝宗室画家弘旿所绘的《京畿水利图》,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清漪园时期,东堤之外是无垠的田野,点缀着大小园林和村舍,南面是开阔的平原,西堤之外是天然水域和稻田,园林的西面有玉泉山,更远处是西山的群峰。为了充分利用这个环境,清漪园不设围墙,使园林的景色与周边的自然景物有机地融为一体,无限深远地扩张出去,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借景。

 

  对于清漪园来说,最有气魄的造园手法就是借景于山,清漪园往西,数十里外的西山可为远景,林木青葱的玉泉山及山上的玉峰塔可为中景,山下的绿野平畴和园林连为一体可为近景。远中近三景如水墨画一般,景物由远及近,色彩由淡到浓。在远处西山群峰的屏障下,在近处玉泉山的陪衬下,只有五十八米高度的万寿山小中见大,显得气势非凡。放眼望去,西山群峰和玉泉塔影都凝聚在园林景色之中。

 

  借景于山使清漪园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典范之作。

 

  园林艺术是一个国家、以至一种文化的形象体现,而不同的文化也孕育了不同的园林风格。在清漪园之前修建的圆明园中,有仿西式的园林建筑,我们可以看到,西式园林布局工整,严格对称,精于雕饰,可谓巧夺天工。而中式园林则讲究顺应自然,把人为雕琢的痕迹尽量隐藏起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在万寿山的后山,现在还能看到清漪园时期修建的赅春园的遗址,赅春园沿着自然山势把建筑分为三层,各层之间用爬山廊或叠石踏步相沟通,利用地势的变化达到建筑高低错落的效果,使整座建筑拥有了丰富的形态和灵动的空间。位于赅春园第三层的清可轩,曾经是乾隆的书房,室内靠南侧的整面墙壁都是裸露的岩石,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在石壁上面镌刻的乾隆咏清漪园的诗句,这面天然的墙壁和人工建筑浑然一体,为这座书房平添了几分风雅。

 

  清漪园中的建筑讲究与不同的环境和意境相配合,富于变化,不拘一格。园林中的桥,有平桥、拱桥、亭桥,形态各异,大小不一,高耸的玉带桥,龙舟通过绰绰有余,低矮的知鱼桥几乎贴近水面;彩虹般的十七孔桥有一百五十米长,小巧的半桥一步就能跨过。园中的三十多座桥,几乎汇集了中国古典桥梁的所有形式。坐落在十七孔桥东端的廓如亭,是清漪园里最大的亭子,亭子呈八角形,所以又叫八方亭。廓如亭由二十四根圆形的柱子和十六根方形的柱子共同支撑,向上攒尖的重檐使廓如亭显得舒展而又壮观。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