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锦歌:说唱内容包罗万象 音乐形式不拘一格(2)

2009-07-30 14:4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2、五言。有的锦歌每句五字,段不限句。例如:小溪通山城,浮宫白水营,石尾(也叫石美,美与闽南话“尾”同音)通角美(也叫角尾),新圩通官畲。 3、

2、五言。有的锦歌每句五字,段不限句。例如:小溪通山城,浮宫白水营,石尾(也叫石美,美与闽南话“尾”同音)通角美(也叫角尾),新圩通官畲。

3、三言。有的锦歌不求工整成诗,只要三字成句,二句成韵,即可随便与五言、七言组合和自由转韵。

4、长短句是各类格式的综合体。词格、句式、韵脚相对自由松放,不求对称对仗,不究协韵平仄,只求顺口流畅、连贯通顺。曲如“杂碎调”、“杂念调”、“卖药仔哭”、“酷仔板”等。

锦歌唱腔音乐属曲牌连缀体,由“七字调”、“杂碎调”构成基干唱腔,连缀众多“杂调”、“花调”组成联曲体的说唱曲牌。“花调”如抒情性的“大调”、“倍思调”、“哭调”和叙事的“杂念调”、“卖药哭调”等。

l、锦歌的主腔“七字调(又称四空仔)”,既能叙事,也可抒情,以单曲反复说唱短篇。长篇唱段则据情连缀“花调”、“杂调”组成联曲。如用“大调”或“倍思调”前两乐句作联曲导腔,引入主腔“七字调”后,再用“大调”或“倍思调”的后两乐句作为联曲的煞尾,即“大调”头两句—“七字调”—“大调”后两句。亦可以“七字调”转换“杂调”,“花调”再复原“七字调”收尾,即“七字调”—“杂碎调”—“哭调”—“七字调”—“大调”后两句。但连缀应选择同一调式或关系调式的曲调,以免转接脱节,影响协调。

由于锦歌流派的竞争,使“七字调”有“大七字调”、“七字阳关(或称四空仔阳关)”、“七字反”等调式变化,有“七字正”、“七字叠板”、“七字慢板”等板腔区别。

“七字调”节奏平隐,旋律流畅,以字音作腔,旋法多在三至五度上下周旋,偶有八度跳跃,少有急剧分切和兀突升降,更无华美装饰;曲引作定性定音铺垫,中间过门用于分句或分段或为演唱喘气;乐句拖腔让演员即兴装饰,乐段拖腔引导调式主音煞尾;调式以“角”、“羽”为主音的“徵”调式,兼具“徵”、“变宫”双重色彩;旋律线条多呈(一)532、(二)615、(三)261、(四)265;唱腔中多小跳、级进,间以四、五度跳进;伴奏过门以五、七度大跳上行为特色;演唱夹杂虚词,成为流派或个人风格的标志。

2、“大调”又名“丹田调”。“大调”古名“丹田调”,意谓使用丹田内功运气,演唱冗长的拖腔,以展示演唱功夫深度。每上下句几乎都有二拍拖腔,每段的拖腔长达四拍,收束乐句的拖腔长度,则由演唱者据丹田内功深浅自定,虚词装饰也据演唱者审美情趣自由发挥,所以形成了“大调咿”和“大调哎”两种变体。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