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张氏
始祖甲一公,字东纲,宋绍兴时由江西抚州府临川县迁浏。
浏阳南普里张氏
始迁祖霖汉公,南宋德祐初年自江西吉州迁此。后衍为三支。
浏阳大浒市张氏
迁浏鼻祖天禄公,字书储,宋绍兴4年(1134)生,宝庆元年(1225)卒,落业浏阳大浒市。派行集句:天可还元,周环方成,衡伯钟祖,友再兴廷,荣华富贵,万世清临,从新佑启,常大书声,英才济盛,治邦安人,家传金鉴,光耀文明。1942年六修族谱。
浏阳兰芬坪张氏
始祖荆湖北路安抚使栻公,五世孙翼珍始自长沙老龙潭迁浏西兰芬里。
浏阳澄潭张氏
元季奉议大夫迁公,原居江西丰城县钱家巷,后徙高安县苏家港。元至治间因避乱迁居浏东澄潭,明洪武时迁邑城,子仲均,生安公。明洪武32年(1399)安公复居澄潭,生轮、辅、輗、轩,轮公居原址,辅公居浏南,輗公居浏西,轩公乏嗣。清光绪34年(1908)改建宗祠,门联:修其祖庙,教以人伦。清乾隆54年(1789)始修族谱,道光18年(1838)、同治6年(1867)、1924年续修。派行:盛世传宏泰,谋宜锦绣坤,贤承良汝文,永兴鸣宗振。新派行:毓德启英才,存心全爱敬,忠勤辅国光,孝友徵家庆,万代绍书香,千秋遗祖训。
浏阳河东张氏
始祖自云公,字瑞山,宋元符6年(1098)原居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元世祖间荣富、荣贵迁居江西南昌县许观桥。富公子祥兴携子伯承(字居泰)、简承(字居敬)于明洪武2年(1369)始迁湖南长沙府浏阳县东乡石缸,后落业河东黄花州。
浏阳张坊张氏
明洪武间自江西铜鼓迁此。
浏阳连三湾张氏
始祖廉公,江西丰城县人,明洪武中为吉王辅导,宦游来湘,子三:谦居长沙;让徙衡州;诚迁浏西连三湾。诚公,又名彝,字崇德,明成化进士,知长沙县,终于任,生有五子,万琅、万璜、万珍三兄弟居浏阳。至清末,已传18代,丁口1500余人。
浏阳燕舞洲张氏
始祖贤三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南昌迁湖广宝庆,继迁浏北燕舞洲,四传至雄可、轸可,析为二支,一居彭溪渡,一居莲花塘。
浏阳张潭陂张氏
始迁祖贵先公,明洪武间自平江迁此。其孙万金于景泰初迁居张家山,析为三支,分居梁家冲、大东塘等地。
浏阳永安市张氏
始迁祖志洗公、志文公,明成化间自江西丰城迁此,后分迁浏西清水冲。
浏阳张家山张氏
始迁祖万金公,明景泰初年自平江迁此。
浏阳大源洞张氏
始迁祖兴节公,明中叶自平江迁此。
浏阳张氏
始祖化孙公为第一世,原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都,后迁上杭县深坑。子孙先后迁居广东长乐、平远、程乡、兴宁等县,也有留居汀州者。至明末清初,后裔陆续迁浏阳及江西万载、萍乡、宜春等邑。如十七世庭清为浏阳桑冲发派祖;十八世心应为浏阳孙家塅发派祖;十九世万匡为浏阳簧门楼发派祖;二十世崇朗为浏阳老富冲排上发派祖,绳崇为浏阳小江发派祖;二十三世昌克为浏阳东乡黄家山发派祖等数十支。清雍正4年(1726)建浏阳宗祠于邑城柴家巷,民国初又联平江、铜鼓族人建宗祠于东门市三元桥。通派: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
浏阳良源张氏
始迁祖球泰公,派名瑞应,行一,讳必琳,明崇正5年生,清康熙年间殁。明季由嘉应石彖头侨寓江西南康县罗江圩,二年再迁至湖南长沙府浏阳东乡第三都黄泥道良源。有子二:万定、万起。一修已失考,明永乐元年(1403)六修,清道光6年(1826)八修,咸丰9年(1859)九修,堂号孝友。
浏阳姜坡里张氏
始迁祖达振公,字庭辉,原名宏达,二十二世,振字派。清初由粤东嘉应州寓萍邑樟木塘,后迁浏邑东乡第三都张坊镇翻车坳姜坡里。
浏阳牛塘里张氏
应悟,字必聪,十八世,有子三:石万、九生、立生。长子石万,字右生,清康熙年间自粤迁浏开基。
浏阳仁和洞张氏
始迁祖万信公,字祖信,十九世,清康熙时由广东长乐县迁湖南浏阳东乡三口鹿碓老虎洞。子四:觉崇、视崇、开崇、文崇。觉崇,字登觉,徙居仁和洞。
浏阳东乡嘴背张氏
永享,十六世,长子趋庭,字汝琼,子二:伯清、伯昌,清顺治元年(1644)由粤迁浏东黄泥坳石下立业,同治13年(1874)与汝珍公裔于茶亭下嘴背大鳌形建祠。
浏阳东乡寺背冲张氏
心应公,字守职,号宰一郎,十八世,应字派,生三子:万福、万禄、万原。万原公字魁昌,讳思魁,号维清,清康熙年间携妻、子由粤东平远县坝头苦荬畲漳烟迁湖南浏阳县东乡二都寺背冲居住。
浏阳下老坝张氏
始迁祖敏英公,字耀照,号容光,二十四世。清康熙年间自粤桃源樟树下徙居浏东莲花台及马鞍漕二处立业,至乾隆56年(1791)敏英公复迁永和市上彭屋场,又名下老坝上水鳌鱼形。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