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长桥张氏
唐宰相曲江张九龄弟四川节度使九皋公十四传至宣公,宣公支分派别七传至继斌公,字廷芳,贡选教谕,未任,因元末兵乱卜居宁西长桥。斌五传至锡、铙二公,锡公三子:乾公迁蜀,艮公迁祖塔,坎公留居长桥;铙公生宪公,迁松坑。锡、铙二房合谱始修于明万历间,清乾隆26年(1761)、道光元年(1821)续修。铙房支谱始修于同治13年(1874),光绪32年(1906)续修,1932年三修。派语:派从继述良,孝顺子孙昌,为能光景祚,永瑞德含芳,礼乐崇周孔,诗书振楚湘,文明昭国泰,俊杰启家祥。
宁乡张氏
先祖南宋名臣张浚。浚卒,其子栻、杓葬父于衡山下枫林乡龙塘之原,即宁乡十都官山。后世张氏聚族于宁乡。奉栻八世孙仁秀为一世祖,其曾孙琮生锡、鍊、锷、锦四子。1925年锡、鍊、锷三房七修支谱,堂号冠英。
宁乡狮冲张氏
始祖明公,世居蜀之绵竹,明嘉靖间以贡士官楚南安化县尉,解组后与长子士林卜居安化苏溪。七传至显达公,字志行,携子承鼎、承星由苏溪徙宁乡十都狮冲。清康熙间创建明公祠于安化城西,同治间建宁乡祠于狮冲王家寨。清乾隆12年(1747)始修族谱,嘉庆22年(1817)续修,光绪22年(1896)三修。派语:明士贤正友宪胜显承英裔传合美大聿泽振家声西蜀芳规远南邦业世宏人才欣蔚起竹。
宁乡山底张氏
始迁祖银公,明万历间由江西宁州观溪徙居宁乡之西城,又迁星沙之金线巷,后卜居宁乡之湖田湾、青山冲、石脚盆、田心等处。1936年三修宗谱,堂号积庆。
宁乡麟峰张氏
始祖龙公,字金星,明正德末年自江西金谿县圳田上房因避宸濠变乱迁湘,开基于宁乡县麟峰乡道林市。族人分布于宁乡、湘乡、长沙、桃源等地。1923年创建宗祠于麟峰乡南冲。族谱始修于1928年。至1948年,已传20代,族人共4000人。
宁乡茅埠张氏
始祖诚公,字存真,官北平指挥,随谷王自南京临淮迁长沙,卒葬湘潭淦田。季孙信公,信公长子亮公立业于善邑凤凰冲,次子升公居淦田,第三子胜公徙居宁乡茅埠。清乾隆9年(1744)建宗祠于茅埠。光绪3年(1877)三支纂修通谱,堂号四益。
宁乡巃塘张氏
曲江相公九龄弟九皋公凡十三派生魏公,魏公生宣公,又八派至仁秀公,世居巃塘,生敏、杰。敏公生纲、维、纬。纲公衍瑄、琮、瑢、玘四房,维公衍琦、珂、珪、瑆四房,多有迁往湘潭、湘乡者。纬公衍綕、纯二房,杰公衍珠、珉、珍三房。总祠建于官山。明成化18年(1482)、清雍正10年(1732)、乾隆37年(1772)瑄、琮、瑢、玘、维、杰六房合修族谱,道光后各支分修。道光3年(1823)、同治2年(1863)维房续修。道光6年(1826)、同治3年(1864)、光绪24年(1898)瑢房续修,光绪28年(1902)、1948年瑄房续修。道光12年(1832)、咸丰8年(1858)、光绪8年(1882)、1921年玘房世朝支续修。道光7年(1827)、光绪11年(1885)、1923年世廷、世邦及铨支续修。光绪10年(1884)又合修通谱。官山总祠通派: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鬯,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宁乡茶盘冲张氏
一派祖荣公,字石桂,号裕甫,世居沩宁,元末明初避兵携家迁本邑治西五十里茶盘冲。十二传至应宗,字继峰,册名翊远。清嘉庆19年(1814)创修宗祠于坝塘山,光绪22年(1896)又加以修缮,门联:彝伦攸叙,明德维馨。乾隆60年(1795)始修族谱,咸丰8年(1858)续修,光绪23年(1897)继峰公房三修支谱。派语:荣华昌培远,富贵永流长,显应启高升,英俊承先泽,佳祥兆后禧,作求在世德。
宁乡张氏
始祖唐曲江之南康伯九皋公,八传至璘公徙成都。再六传至宣公,生二子:炳、焯。焯生羲、义二公。义公子毅甫公,仗义负文丞相骸骨葬江西之吉州,遂寄籍江右,四传至贵文、绍文、景文三公,明洪武元年(1368)兄弟由江西泰和圳上迁宁乡。贵文居山底,绍文居水口,景文居烧汤。贵文公下分良、善、聪、德、智、民六房。清康熙47年(1708)贵、绍、景三房合修族谱,乾隆27年(1762)三支合建义公祠于西城外,之后各房各修支谱,光绪间又合修通谱。贵绍景三房派语:升文彦惟直,邦时应所之,枢炳培锡泽,新荣起锦期,恢宏勖经济,光耀庆洪规,运兴人进福,本正树开枝,孝友家声远,中和祖绪垂。
宁乡福建湾张氏
祖籍福建龙岩赤水四图七甲里,始迁祖木云公,字辉良,清康熙58年(1719)自福建迁来湖南宁乡七都五区潘家冲,即福建湾。清光绪19年(1893)三修支谱,堂号建本。
宁乡石坝张氏
始祖添祚公,原姓龚,赘于张,生泰应,因姓张。明嘉靖初,泰应自江西迁湘乡洞山。子式阀,由湘乡迁宁乡。清乾隆17年(1752)始修族谱,道光18年(1838)、光绪5年(1879)、1914年、1939年续修。派系:添泰式道联,士日思光国,文运复兴隆,继先希厚泽。本炽增铭润,荣勋孝锡洪,树熙培鉴汝,业灿在钧淳。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