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中的“处下”(5)
2010-03-17 10:14
我们大家比较熟悉《三国演义》,就再举这里面的例子来解读。刘备是一个特别善于处下的人了。他的事业成功和他会用人很有关系,而善用人又在于他善
我们大家比较熟悉《三国演义》,就再举这里面的例子来解读。刘备是一个特别善于“处下”的人了。他的事业成功和他会用人很有关系,而善用人又在于他善处下,正如老子说的;“善用人者为之下。”
我们来看一看,刘备是怎么“处下”的。刘备的身份很高贵,属于东汉远支皇族的人。他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被称为皇叔。虽然当时的刘备已经穷得只靠编草席、卖草鞋勉强过日子,但是他的血统依然高贵。他这种出身很高的人,却愿意并能够“处下”,和关羽、张飞结拜成兄弟。张飞是什么人?是“卖酒屠猪”的。关羽地位也不高,而且是杀了人在江湖上避难的。刘备就能“处下”,三人在张飞家的桃园结义,于是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基点。
那时各地起兵镇压黄巾军,刘备也召集了一批人,想干出一番事业。刘备特别能发挥他善于“处下”的才能,不断地在“处下”中求生存,求发展。他先投靠过公孙瓒。后来他解了徐州之围,并投靠了徐州刺史陶谦(陶恭祖)。因为他善于处下,结果陶恭祖三让徐州,最后刘备做了徐州牧。
第一次,陶谦要把徐州让给刘备,很真诚地说了三条理由:一是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了;二是两个儿子不肖,没有才能;三是你刘备是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刘备推辞说:“此事决不敢当!”刘备坚决不肯接受。关羽说:“既然人家相让,兄长你就权领这州事吧!”张飞说:“又不是强要他的州郡,把牌印拿来,我代你受了,不由我哥哥不肯。”可是刘备依然坚决推辞,甚至拔出宝剑,准备用自杀来表示不接受。最后刘备驻军在小沛。
第二次陶谦要把徐州让给他,刘备又坚决推辞了。
第三次陶谦病重了,临死时坚决把徐州让给刘备,最后刘备在群臣的要求下,又在徐州百姓哭拜在地的请求下,终于接受了管理徐州的大事。刘备在这样的一次次“处下”中获得了最广泛的民心,他当徐州牧就有了深厚的基础了。这就是他“处下”的智慧与结果。
再说徐州是陶谦让给刘备的,但是后来吕布又逼迫刘备把徐州让给他,刘备一观察形势,自己力量太小,搞不过吕布,不吃这个眼前亏,先“处下”,先咽下这口气,就把徐州让给了吕布。这是刘备的又一种“处下”。
后来刘备又投靠了曹操,他也善于“处下”。他用“处下”的方法,与曹操交往,保全自己。他知道曹操会监视他的动向,他就一天到晚在菜圃里种菜,让曹操知道他是无用之辈。后来大家熟悉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段,更加玄乎。青梅熟了,于是曹操邀请刘备边尝青梅,边饮酒,边谈论,目的却是考察他。曹操借天气气象说龙、说英雄,要刘备说出当时谁是天下真正的英雄。刘备说遍了天下的人物,像袁术、袁绍、孙策等等,就是不说曹操,也不说自己。最后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方今天下,惟使君与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