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共是33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所作,其余部分被认为是其传人所作。
庄子认为万物以自然为贵。野鸭子腿很短,这个是自然的天性,你不要嫌它短,给它接长。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最大的烦恼与痛苦是纠缠于自我,不能达到无我。
庄周梦蝶,意指万物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尺度,和一成不变的规矩。自由与超越是可以在精神领域之中达到的。
其人其书
庄子在当时是管种漆树园子的一个小官,不愿让楚威王聘他为相
庄子是什么样的人?《庄子》这本书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庄子智慧
庄子是战国时代宋国蒙城人(今安徽省蒙城县),名“周”,合称庄周。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文学家,是道家学派在老子之后的代表人物。《史记》中有老子和《韩非列传》所附的《庄子传》,说庄子在当时曾为蒙漆园吏,就是管种漆树园子的一个小官,不愿让楚威王聘他为相。庄子感情奔放,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下层士人。同时有点玩世不恭,当时的荀子就骂他“猾稽乱俗”不正经。魏晋名士受他的感染很大。我在写作《六朝美学》,从事魏晋文化研究中常常感到这一点。
庄子学问渊博,文笔很好。《庄子》是一本思想家的书,又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清代评论家金圣叹,把《离骚》、《史记》、杜(甫)诗、《西厢记》、《水浒》和《庄子》称之为“六大才子书”。《庄子》一共是33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所作,为什么呢?因为从文风上看,内篇的七篇文章一气呵成,思想深刻,非大家手笔莫属。外篇15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所写。还有杂篇11篇,被后人认为是庄子学派或者庄子的传人所作。当然,后人见仁见智在所难免。宋代叶适就指出过这一点。
庄子思想的结构比较庞杂,我大体上做些归纳,可以分成三个关键字,一个就是“道”(人格本体,自然为宗),以道为天、地、人三者之间的总规律和本质。第二个就是“我”,我们人类生存当中作为一个人的主体存在,必然与“道”与客体存在矛盾。所以老庄的学说,要解决的就是“道”和人的关系,老庄认为人类的一切烦恼、痛苦、困惑,都是人和“道”发生的纠葛和冲突。第三个就是“天”,“天”是一种双重含义,一方面说,天道自然,另一方面说要使我们的主体回归自然,要破除自我,回归于“道”,达到逍遥游的美丽境界,所以庄子的“道”是一种人文色彩极浓的人格本体,它指向人生与审美的自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