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返朴归真,道家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2009-11-14 14:49
来源:商都网 作者:佚名
道家、道教追求返朴归真,“朴”、“真”是大道本质的反映,是圣人德性的最高境界。

返朴归真,意为学道者通过修炼性命,摒弃伪性,返归纯朴天真的本性,如同赤子,而与道同一,这是道家生活中的主要追求,其来源于老子之道。老子将道运用在许多不同方面,例如他的社会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他的人生观是“清静无为、返朴归真”;他的修炼方法是“深根固蒂、长短久视”。老子认为人若以“道”为准则,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修炼,就可以返本还原、返朴归真,和“道”融为一体,而成为神仙,故老子说“谷神不死”。由此千百年来,道教中人恪守这一法则,认真探索,勤学苦炼,追寻着返朴归真、长生久视之道,可见返朴归真不仅是一种修炼方法,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

道家智慧

老子返朴归真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

其一,清静无为。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就是说人若清静,就会正确地去立身处世,如做人要正派,做官要公正廉明等等。在老子《道德经》中“清静”、“无为”是两个颇相类似的范畴,同时,它和“寡欲”也有着一定的联系,他们都是“道”的部分表现。在后来的道教中常以它的“无为”或“寡欲”作为一个连用的术语,如道经中所说的“清静无为”或“清心寡欲”。

在《道德经》中,还有一个与它相对的名词,那就是“浊”,并且还有着相生相化的关系。老子曾说过:有道之士,性体圆明,湛然清澈,处于万物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民之所乐则乐,民之所忧则忧,和光同尘,没有什么区别。那么谁能除尽后天的七情六欲,荡尽尘俗一切污浊,使其心宁静呢?只有返回其先天的虚明体性,就如浊水慢慢而静,才能澄清而重现。所以有道之士,身虽处尘俗之中,其性顺物而自然,不染不着,不滞不留,相似浑浊一样,其性体常住。

这段话说的不仅是道家清静功夫,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说,人处在一个纷繁芜杂的社会里,如何去避开尘世,达到清静,那就要做静功,当静功做到一定境界时,更要继续坚持下去,即会见到光明。老子认为这都是“道”的表现。对此,《清静经》则说得更直接了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指出“清”和“浊”是“道”表现出来的两个不同侧面。所以,在老子的宇宙观中,“清静”是大自然最根本的形态;在人生观中,“清静”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就清与浊这两个方面而言,后者必须服从于前者,因为老子是本着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的宗旨来阐述大道的,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必须与自然相协调,这样才能以万物养育群生。 故而《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里所说的“无形”、“无情”、“无名”都是说明“道”的“清静”,不但要“清静”,而且要“常清静”,要“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应常静”就是“清静”。在经中又叫“真静”,就是要“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能够“唯见于空”,并且“观空亦空”,最后达到“湛然常寂”。

然而,这里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其意与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相对,指遵循自然,按照天道自然的法则办事,不妄作为。简而言之就是天道自然无为,人法道也应当无为。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治”才是“无为”的真正宗旨。《老子河上公章句》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可见“无为”既是修身处世的原则,又是治理国家的政治准则。 从修身处世方面来看,“无为”是道教人生哲学的主要原则,也是做到返朴归真的主要方法。《淮南子·原道训》中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为者,因物之所为。”进而《淮南子·诠言训》又举例说:“智者不以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患,可谓无为矣。”并且强调“无为者,非谓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莫从己出也。”指出“人无为则活,有为则伤。无为而治者,载天地,为者不能有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所以圣人内修其本质,而不外饰其华表,保养精神,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漠然无为而无不为,淡然无治而无不治。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