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逃到秭归,吴军也追到秭归,又一位随驾文官、荆州议曹从事王甫(字国山,广汉人)战死,他在《三国演义》中也被描写成对关羽忠心耿耿,死守麦城,听到关羽死讯后即跳城而死的忠烈之士。幸好在这里驻扎的蜀汉牙门将向宠临危不乱、指挥得力,他的部队建制保持得特别完整,掩护着刘备继续撤退。
刘备逃出秭归,却发现通往夔门的栈道已经被孙桓部吴军给截断了。刘备只得翻山越岭而逃,中途驿站上的蜀汉兵急中生智,把败兵丢弃的铠甲物资堆积在路上纵火焚烧,这座火墙挡住了追兵,经过几百里的狂奔,刘备终于成功地逃入了鱼复县城(今重庆奉节)。吴将李异、刘阿虽然跟着追到城外,但在江州得到败讯的蜀汉大将赵云已经率军赶到,稳住了阵脚,吴军只得在鱼复城外的南山上扎营,双方一时形成了对峙局面。
回过神来的刘备感到没脸回成都,于是把鱼复改名永安,继续留驻。而噩耗还在不断传来,在江北的镇北将军黄权、南郡太守史郃、荆州治中从事庞林(庞统的弟弟)由于被吴军截断了归路,只得率部投降了曹魏;而在武陵笼络少数民族的马良也在那里遇害;零陵、桂阳的反吴势力被吴将步骘镇压,只有武陵各部落发挥了钻山进洞的老本行,暂时逃脱一劫;长江上漂满了蜀汉士兵的尸体,所有的战船军资都丧失殆尽。稍感安慰的是将军吴班、陈式、辅匡、宜都太守廖淳等高级将领都幸运生还,总算不是全军覆没,还发现了向宠这样的人才。刘备为了给败军提气,大大的赞扬了向宠一番,把他提升为都督,这也是唯一一位在《出师表》中被诸葛亮推荐给后主刘禅的武将。
吴蜀之间的最后一次战争以东吴全胜而告结束,蜀汉在战争开始之初,由于拥有地利人和,一度取得了优势,但无奈统帅刘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被胜利迷住了耳目,从而使得已经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由于三国鼎立的态势,综合国力最弱的蜀汉是不可能靠几万兵力就灭亡东吴或者收复荆州的,但从蜀汉自身的群众呼声出发,又不得不和东吴打上一场,那么控制好战争的限度就非常关键了。可惜刘备在进攻受阻后选择了最失策的相持战略,这对于远道而来的蜀汉军是极端不利的,“刚不可久”,长时间的相持会将军队的斗志和警惕心消磨殆尽。从刘备选择相持的那一刻起,东征的失败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责任编辑:梦里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