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17日凌晨,1991年1月17日凌晨,随着F—117战机投下的第一枚炸弹和从美国战舰上发射出的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爆炸,海湾战争拉开了战幕。在42天的战争中,有38天是强悍独立的空中打击。
出尽了风头的多国部队空军将伊拉克地面上的所有战略目标扫得荡然无存。地面战争仅进行了100个小时,美军便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更是依靠独立空中打击就迫使对方签订了城下之盟,并且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
2001年,在20天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仅仅动用了自己的空军,就联合北方联盟彻底摧毁了另一个国家的政权。
一切都已表明,人类战争形态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发自空中的精确打击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的独立作战样式和决定性力量。一股新的军事变革浪潮开始在世界兴起。
肩负维护国家空天安全和空天利益的重大使命,中国空军准备好了吗?
人民空军航空兵部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天安门广场见证了跨越60年的两次阅兵。
1949年开国大典的阅兵中,人民空军飞过天空门上空的,只有拼凑起来的17架老旧的外国飞机。
60年后的今天,人民空军参加国庆阅兵的空中和地面梯队,展示出令人振奋的威武雄姿。
航空兵是空军的主要作战力量,也是现代战争中首先使用、大规模使用和全程使用的多功能力量。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空军这个战略转型,我们人民空军的航空武器装备,可以说是有一个质的变化,我们的主战飞机实行了三代化,就是说我们的主战飞机全部都是第三代歼击机,我们整个航空武器装备的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也就是说现代作战飞机、保障飞机,所有这些要素我们都是齐的。我们现在有歼击机、轰炸机、加油机、预警机、电子干扰机,这是个完整的体系,就是说我们在航空武器装备中,我们在80年代以前形成的那种歼击机居多的这么一种局面已经初步的扭转了,可以说形成了一个比较均衡的攻防配置。现在我们的航空弹药,或者说叫机载弹药,在逐步的实现制导化,就是红外制导的、光电制导的、雷达制导的这些弹药,我们在逐渐的形成一个系列,形成配套的这么一种配置。再一个就是实现远程化,我们可以在正位发射打击数百公里以外的目标”。
2005年8月,人民空军参加了“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在实施海上封锁作战、两栖登陆作战和强制隔离作战等实战课目中,充分显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
2007年8月,人民空军又参加了由上海合作组织全体成员国首次组织实施的、代号为“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在这次演习中,人民空军的歼击轰炸兵、运输航空兵首次成建制、大规模出国参加国际多边联合军演。首次使用国产新型武器装备参加实兵演练,也首次依托外国机场、训练场和各种保障设施组织部队演练,充分展示出人民空军航空兵的实战能力和良好形象。
近年来,人民空军还多次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空中进攻、防空作战和多兵种、多机种综合对抗演练,探索主战兵器和作战支援系统集成实兵体系对抗的新战法。
2007年的演习中,两个军区空军直接指挥两个战争集团,将空中预警侦察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精确打击系统等作战要素联接起来,成功实施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空军部队首次体系对抗演练。
从白山黑水到南海岛礁,从东海之滨到西部大漠,海、空、天、电多维领域联合作战,意味着中国空军航空兵初步具备了全疆域一体化的打击能力。
与此同时,成立于1958年的人民空军地空导弹兵,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要地防空布局。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介绍:根据武器装备的发展,根据现在空天威胁的变化,我们地面防空兵的作战,传统的就是一个简单的防空,要地防空,但是现在我们向一种大区域的,这样一种区域性的防空在拓展,同时还在向反导拓展,就是我们现在谈防空,不光是单纯的防空,还有反导,这也是空军的任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拓展。
90年代以来,空军地面防空兵部队又陆续装备了一批命中精度高、作战反应快、射击范围大、攻击目标多的新一代的地空导弹兵器。新型对空高炮,以其灵活机动、火力威猛、不受干扰、可连续作战特点,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空军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目标,改革传统训练体制,积极探索抗击多种世界先进战机及预警飞机、隐形飞机的新战法。
部队官兵在塞北雪域、戈壁荒漠、江南水乡等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中,锤炼过硬作风和快速反应能力,圆满完成了反敌反封锁先制作战、反导弹拦截、夜间紧急机动实弹战术等实兵演练,以及与航空兵、高炮部队的协同作战演练,部队的“撤、走、行、打、吃、住、管、藏”能力和实战水平不断获得提高。
雷达兵是国家空天安全最前线的哨兵。
“开机即战斗,值班即打仗。”人民空军雷达兵每天24小时扫描着国家的天疆。
他们是一群必须吃苦、也最能吃苦的军人。他们长年坚守在高山、沙漠、海岛等人们视线看不到的地方,时刻警惕地观察着天空变幻莫测的风云。 90年代以来,随着海湾战争等局部战争的相继爆发,预警系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中国迫切需要研制出新型的雷达,以应对敌方信息化战争的现实威胁。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介绍:我们当时在建国前后,当时已经在组建空军,同时也在组建我们的防空部队,然后后来防空部队就并入空军了,当时是走两条线,那么当时我们在我们所解放的城市,也在接收国民党的一些雷达,接收他的一些技术人员,我们就很快的组建了自己的一支雷达部队,担任这个防空警备任务。到了1953年的时候,我们首次装备了自己的国产雷达,那么这个雷达的发展过程也比较曲折,他在整个国家,整个经济建设,政治形势的变化,也一度出现过一个发展滞缓的局面。那么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军队整个建设的一个新的发展,我们现在的雷达装备的发展,现在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中国加快了远程三坐标雷达、特种体制雷达、空基雷达等新型预警装备的研发和列装,预警装备的建设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陆基雷达为主体,以空基雷达为骨干,以特种探测手段为补充的多体制、多平台、多频段的预警网,使中国军队预警系统的实战能力得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