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新中国空军60年(五)(2)

2010-01-25 15:01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探索发现
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空军承担了全部科研试飞任务。这是个挑战死神耐心的领域,人民空军的试飞员凭着忠心赤胆,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

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空军承担了全部科研试飞任务。这是个挑战死神耐心的领域,人民空军的试飞员凭着忠心赤胆,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天地间写下一个大大的“勇”字。

试飞员被公认为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他们要飞别人没有飞过的飞机和科目,要与飞机的各种极限参数打交道,探索飞机和发动机的最大、最小数据。

每一个飞行员都有过生死临界的非凡经历。空军试飞员李中华曾经说过:“每一次飞行,都可能是和战友的永别。”

1992年8月19日,在8000米高空,一架正在试飞的歼击轰炸机突然发生了罕见的重大险情:它的方向舵飞丢了!

方向舵在飞机上的作用极为重要。它安装在垂直尾翼上,是用来控制飞行方向的。可以说,一架没有方向舵的飞机,就如同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方向盘失灵。惟一不同的是,汽车可以刹车,而天上却找不到停车场。

灾难即将发生。试飞员惟一的选择就是立即跳伞。

可是,机上的两名试飞员都没有跳伞,甚至没有如实向地面指挥员报告这一险情。

试飞员叫黄炳新,1964年入伍的他因工作出色,年仅31岁就被破格提拔为试飞团团长。担任团长十年间,他先后承担了国家全部型号新型飞机的试验和鉴定飞行任务,没有发生过一起飞行事故,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试飞员。

以往试飞中,他遭遇过多次危险,但都被他沉着应对化险为夷。但是,失去了方向舵的飞机根本无法迫降成功,这是任何飞行员都很清楚的飞行常识。

试飞员黄炳新介绍:我当时以为是两枚导弹飞掉了,我就问后舱的领航员杨步鑫同志,咱们那个导弹是不是还在,是不是导弹飞掉了,因为我前边看得不太清楚一看两个导弹还在,这时我判断是什么原因,因为这时飞机不振动了,我紧急收油门,后来一判断,蹬舵不起作用,判断是方向舵飞掉了。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志介绍:方向舵飞掉了我们知道,飞机的这种偏航力就无法进行操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飞行员来讲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跳伞,而且需要尽快的跳伞。

黄炳新暗下决心,绝不离开飞机。

飞机的后舱还有一位叫杨布鑫的领航员。考虑到飞机随时可能摔掉,黄炳新对后舱通报了实情。

试飞员黄炳新介绍:就这架飞机真的飞不回来,迫降也可能能成功,但是迫降不能两个飞行员,我要是在不行我就告诉杨步鑫跳伞,我自己把飞机飞回来。

试飞员杨布鑫介绍:我不会跳的,我要和他一致,团结一道,把这个飞机飞回来。

生死关头,两位空中骑士都展现出无畏的风采。孤立无援的天空里,他们和死神展开了世界试飞史上史无前例的搏斗。

机场还在数十公里之外。

失去了方向操纵的飞机在高空左滚右摆,如同一个随时会倒下的醉汉。下面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也突然像张开了吞噬的大口。

跑道出现在他们前方。

希望近在咫尺,死亡也就在眼前。此时飞机的方向不仅极难把握,而且反应迟缓。高速降落的瞬间稍有偏差,就会机毁人亡!

地面上的一位飞行员看着这架正在试图着陆的飞机有些奇怪:“难道黄炳新今天喝醉酒了?飞机飘来飘去的,这是怎么回事?”

黄炳新冷静地操纵飞机。

50米、30米、10米、1米……两个后轮接地了。

迫降成功!

这是一次无比宝贵的成功迫降。他保住了这架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歼击轰炸机,保住无数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也带回了那些万金难买的相关飞行数据。

世界航空史中又被中国人书写上一个传奇。

试飞是高风险的事业,据统计,在有些重点型号飞机的试飞中,平均每10分钟就会出现一次故障。人民空军试飞团组建以来,曾遭遇各种险情3000多起,其中极容易导致机毁人亡的重大险情达246起。

几乎每次飞行,都是对死神的一次挑战。

成语“胆大包天”,用在试飞员身上最为合适。

数十年来,他们完成了29种飞机、50个型号的新机鉴定和科研试飞,350多项机载设备的国家级鉴定试飞和适航性合格审定试飞,1168项试飞勘察项目和1000余项重大科研任务。他们以高超的技艺和无畏的胆识,突破了中国航空史上一个个空白,把一架架新型飞机送上了辽阔的蓝天。

在这个光荣的群体里,涌现出了以滑俊、王昂、黄炳新、雷强、李中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试飞英雄。

这是一个敢于和死神开玩笑的团队。

这是一个英雄才有资格加入的团队。

人们头上的天空,看似一览无遗。但所有的飞行员都知道,天空中处处充满陷阱。它有令人胆寒的风雨雷电,有无数看不见的气流旋涡;它还会给进入三维运动状态的飞行员造成许多魔术般的空中错觉,让人无所适从。同样可怕的是,飞机一旦出现故障,天上可找不到停车场,更没法像汽车一样停下来修理。所以每一次空中发生故障时,对驾驶者都是绝境求生,因为结果只有两种—生或者死。

人民空军飞行员就是在这样的极度考验中,不断锤炼着自己的钢铁翅膀,履行着守护国家和平安宁的职责。

对飞行员来说,“舍生忘死”这四个字不是一句随便讲的空话。

李剑英是兰州空军某部飞行员,2006年11月14日,他驾驶歼击机执行空中巡逻任务,在返回机场下滑着陆过程中,突然与鸽群相撞,发动机被打坏,立即停止了工作。

飞行员都知道,发动机停车就像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尤其可怕的是,这时的飞行高度太低,仅有127米,来不及采取任何有效措施。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刘宇杰介绍:求生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本能,因为在这种危急关头李剑英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立刻跳伞,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发现在自己飞行轨迹的前下方,是一大片密集的村庄和人群,一个飞行员的职业本能促使他迅速地做出了一个违背人生物本能的这么一个选择,远离人群进行迫降,那么正是这样的一个选择把它拖入了生命最后16秒的倒计时。

指挥塔的录音机记录下了最后16秒的空地对话。短短几句对话,却清晰而真实地反映出李剑英真实的心灵轨迹。

飞机与飞鸟相撞的时间为12时04分09秒。

李剑英:“我撞鸟了,我要调整跳伞。”

这是生命本能的第一反应,他最初的念头是准备跳伞。然而,6秒钟后他改变了主意。

12时04分15秒

李剑英:“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

他主动放弃了跳伞,选择了迫降。

12时04分18秒

李剑英:“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所有的飞行员都知道,对于一架失去动力的飞机,在如此低的高度进行迫降,成功概率微乎其微。

12时04分25秒飞机解体爆炸。

李剑英壮烈牺牲。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