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殷墟之谜系列(三):揭开世纪之谜

2009-05-16 16:5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自1928年在安阳殷墟进行考古发掘以来,数十年间殷墟考古工作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殷墟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现有的发掘情况来看,殷墟让我们看到了商代青铜文

1991年秋,为了配合殷墟博物苑的扩建工程和安阳的筑路工程,安阳工作站在花园庄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地下考古与钻探。安阳工作队在花园庄东100多米、殷墟博物苑南探出一个甲骨坑。钻探中,在距地表3米左右的深度,钻探头从三个探孔中带上来的泥土中都夹杂有一些无字龟甲片。有经验的探工将这些碎甲片捡起来仔细观察,发现上面有“火号”,知道这些是占卜过的龟甲片。因为三个探眼相近,他们初步判断下面是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甲骨坑。为了不使甲骨遭到损坏,发现甲骨后便没有继续下探,因此甲骨埋藏的深度不明。人说好事成双。几乎同时,花园庄南地也发现了甲骨,是钻探工人在一座殷代墓葬的墓口发现的。花园庄一带过去从没有出过甲骨,这一新的发现不能不让人深感意外。为了保护地下遗物,杨锡璋队长命令停止钻探,把发掘任务交给了刘一曼和郭鹏,郭鹏是著名考古学家郭宝钧的孙子。

10月3日至9日,刘一曼和郭鹏首先在花园庄南地殷代墓葬周围开了三个探方,期望有重大发现。但是,这次发掘面积近70平方米,却只获得两小片刻辞卜骨,每片上只有1个字,这使人深感失望,不得不放弃南地移师东地。

10月18日,刘一曼和郭鹏怀着沮丧的心情,进驻到花园庄东地曾钻探出甲骨的地方发掘。因为南地收获甚微,所以对东地他们也不敢抱有更多的奢望。发掘前刘一曼对郭鹏说,如果能挖到十多片有字甲骨就很不错了。他们的要求是如此微不足道,而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是因为南地发掘受挫而导致的。

第二天,他们在钻探工人作过标记的地方,进行深入铲探,然而经过反复铲平,不料却没有找到当初的那个灰坑的痕迹,这使人残存的一丝热望也破灭了。有了南地的教训,他们本不敢抱太大的幻想,不过总不能连灰坑的踪影也不见了吧。他们继续铲探,仍然一无所获,疲劳和沮丧开始乘虚而入,占领人的思想阵地。但是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他们和所有的考古工作者一样,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到最后时刻决不放弃。他们反复在探方中铲平、观察,最后在离原标记一米多远的地方,发现两个并列的、相互打破的灰坑,编号为H2和H3。但是究竟在哪一个灰坑中发现有甲骨呢?他们在两个坑的中部各钻了一眼,结果在H3坑中发现了甲骨的痕迹。

希望又开始悄然腾起,但是很渺茫,他们不敢过早地欢喜,他们尝试过巨大的希望湮没于失望中的滋味。他们按照发掘程序,先清理了H2坑,在距地表1.8米深处,把该坑清理完,同时H3坑的轮廓也基本暴露出来。它是一个边缘整齐的长方形窖穴,长2米,宽1米。他们立即投入发掘,当挖至距地表近3米深时,一些碎小的龟甲片,夹杂在潮湿的灰土中跃入视线,他们捡起一些,发现上面有字,而且很清晰。多日来一直悬着的心,又一次提了起来,使人激情昂扬。

H3坑的上部是一层浅灰土,土质结构紧密,纯净坚硬。发掘时工人挥动着钉耙用力刨土,进展却异常艰难。刘一曼曾多次参加过小屯南地甲骨的发掘,坑内填土一般都比较松软,像这个坑这样特殊的情况还从来没有见过。是否真的会有他们所企盼的宝物?发掘者的心中始终七上八下地没有底。好不容易才挖完了60厘米的硬夯土,其下是松软的灰土,这给了发掘者一些心理上的慰藉。10月21日,刘一曼从一个考古工地参观回来,老远便听到小郭高声喊叫说:“刘老师,好消息,出甲骨啦!”只见他手舞足蹈,喜形于色。刘一曼心中一阵惊喜。她紧赶了几步,直奔甲骨坑而去。走近一看,映入眼帘的果然是密密麻麻的小片甲骨,一片挨一片地紧扣在地上,十分扣人心弦。刘一曼捡起几片仔细检查,发现卜甲片上大多有细小而清晰的文字。她一量坑的深度,距地表2.9米,恰好与钻探的深度一样。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