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殷墟之谜系列(三):揭开世纪之谜(2)

2009-05-16 16:5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由于已经发掘到甲骨堆积层,他们立即改换小铁铲、小竹签、小毛刷等精巧的工具向下清理。因为坑内的空间只能容纳一个人,所以大家只能轮流下到坑中

由于已经发掘到甲骨堆积层,他们立即改换小铁铲、小竹签、小毛刷等精巧的工具向下清理。因为坑内的空间只能容纳一个人,所以大家只能轮流下到坑中进行剔剥,他们先取出上层零星的小碎龟甲片,然后再剔去其下较大片甲骨上附着的泥土,小心翼翼,进度十分缓慢。傍晚时,坑深已达3.1米,上层的甲骨碎片已被清理出来,整坑的甲骨赫然呈现在眼前。它们有的正面朝上,有的反面朝上,有的紧贴坑壁,有的斜躺在坑中。卜骨与卜甲,龟腹甲与背甲,大大小小杂处在一起,彼此叠压得十分紧密,争相炫耀自己的存在。刘一曼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有字的卜甲,发掘小屯南地时,她曾经见到的多属大卜骨,无一完整大卜甲。自此以后,她无时无刻不在想有这么一次特殊的经历,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

甲骨坑上部,除了坑中间约0.2平方米的一小块空隙外,周围全部是甲骨,且绝大多数为卜骨,剔剥时尽管十分小心,但是由于卜甲太古老,出土时稍不留心就会使一块完整的卜甲断裂成数十片,甚至一两百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给发掘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刘一曼和郭鹏紧紧张张工作了一天半,才取出54片卜甲。

那时正值暮秋,尤其在北方,时常狂风大作,漫天的风沙卷起不远处修路的白灰,灰蒙蒙铺天盖地而来,呛得人喘不过气。风暴肆虐过后,引来阵阵秋雨,淅淅沥沥遥遥无终期,让人倍觉苍凉。好容易盼到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来来往往运土的汽车、拖拉机轰轰隆隆的喧闹声不绝于耳,吵得人心烦意乱。再加上修路的工期迫近,城建局一再催促,让尽快清理。这时发现甲骨坑的消息不胫而走,周围村庄的农民、修路的民工把整个甲骨坑围得水泄不通。拥挤的人群中,一些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在随时等待下手的机会。情况险恶,不宜久拖,必须尽快想出一个妥善的处理办法。

在人们的印象中,殷商文化远离现代文明,与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但是它所遗留下的那种巨大的震撼力和非凡的魅力却吸引着一代代探索者的脚步。在安阳我就结识了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就是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

这天下午,参观完西北冈祭祀场以后,天已近黄昏,孟宪武说带我去参观洹北商城发掘现场,那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发掘的一座商代城址。我们来到工地时,唐际根正在指挥工人发掘和测量地基位置,忙得不亦乐乎。孟队长向他介绍了我的来意,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收工以后,唐际根邀请我去安阳工作站参观他们的文物仓库,那里陈列的是安阳工作站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来在殷墟发掘的各种文物。唐际根亲自给我讲解,他虽然年轻,但是已经跻身于殷商文化专家的队伍,并逐步得到同行的认可。他尽可能详细地向我介绍了殷墟几十年来发掘的收获和各种争执不休的学术观点,以及洹北商城发现的重要意义。通过短暂的接触,他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和他认识我很高兴,他是那种有思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他从老一代考古学家那里继承下来的优良品质。

1996年至1997年,安阳工作队先后在洹北三家庄、花园庄一带调查,发现地下隐藏着连成片的夯土层面,继而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2月,考古队开始了大规模的密集钻探,结果发现了大面积的夯土地基,规模在150万平方米以上,紧接着他们又在花园庄村东钻探出大片夯土遗迹。1999年10月,唐际根带队再次对遗址进行大规模的钻探,却意外发现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城址,专家们称之为“安阳洹北商城”。

洹北商城位于安阳殷墟遗址的东北边缘,深埋于地表2.5米以下,平面近方形,每面城墙的长度都在2100米以上,总面积达4.7平方公里。这座城址的规模令人惊叹,超过了著名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面积,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震动。

考古队在城址四面开了6条解剖沟,从沟壁剖面可以看到残墙的基槽部分。基槽横截面呈锅底状,口部宽约9米,最深处3米左右。基槽以黑褐土夯筑而成,十分坚固。解剖沟中没有发现任何文化遗物,只出土少量的陶片,由于陶片碎小,很难确定为商文化的哪一阶段,城墙的方位及夯土的结构成为判断城址年代的重要参考依据。洹北商城为北偏东方向,和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的方位基本一致,是商代普遍采用的方向。城址基槽夯土所采用的“小棍夯”法,也是商代普遍使用的一种建筑技术。

在洹北商城内400余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十分丰富的商代文化遗存。1997年以来,唐际根带队曾在城西北部进行三次发掘,揭露面积1200平方米。清理出一批夯土房基、灰坑、水井和墓葬,获得大量陶器、骨器以及其他遗物。在城址西部(今花园庄遗址东)清理出夯土房基4处,其中较大的一处长28米,宽9米,在基址夯土内埋有奠基用的儿童瓮棺葬。遗址中还出土了宽达40厘米的鳄鱼骨板。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洹北商城的建筑年代可基本确定为殷墟之前,郑州二里岗商城之后这一时期,即公元前14世纪,应该属于中商时期。

洹北商城与殷墟相毗邻,而殷墟周围又没有发现城墙基址,因此,该城的发现容易使人联想到盘庚迁殷。故有专家怀疑,洹北商城即盘庚迁殷的“殷”,如果推断无误,它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殷墟没有发现城墙的问题。

然而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因为谜底不仅此一个。据《尚书》、《史记》等文献记载,商立国之后曾五迁其都,其中第十三代王河亶甲所迁的“相”地和盘庚所迁的“殷”同在安阳。《通典》曰:“相州,今理安阳县。殷王河亶甲居相,即其地。”从洹北商城的出土遗存看,它的建筑年代要早于殷墟文化,因此也不能排除该城是河亶甲所居之“相”的可能性。要想最终揭开这座古城的秘密,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和考证。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