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发现柳林高红遗址:商代人的夯土建筑(三)(2)

2009-05-19 17:2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李尚鸿
而吕智荣先生却认为,李家崖文化是鬼方先民的遗存。 可令人难以捉摸的是,据古史专家罗琨考证,在武丁卜辞中并没有伐鬼方的记载,只有对工方、土

而吕智荣先生却认为,李家崖文化是鬼方先民的遗存。

可令人难以捉摸的是,据古史专家罗琨考证,在武丁卜辞中并没有伐鬼方的记载,只有对工方、土方、羌方等一个个方国的征伐。作为一个分布地域明确、曾是商王朝心腹之患的敌对方国,在武丁时期被大力挞伐,却不见于卜辞记载,这是为何?

那么,高红遗址到底属于哪一方国?是工方还是鬼方呢?

另外,还有一个大问号在队员脑中悬着。在群山连绵的吕梁山区内,零零散散出土青铜器的地点已达20余处,像高红这类小规模、易守难攻的遗址也许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会不会形似分散,却又一呼百应?会不会凝聚起来共同保疆守土、抗御外敌?

最终,真的是因为殷商王朝的大力挞伐,才导致这一政治集团的没落吗?其夯土建筑方法与商代中原地区有无区别?

无论它是商代方国的城址,还是用于军事目的的城堡式建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红遗址是目前中国北方发现的惟一一处殷商时期有大型夯土建筑、与商文化面貌迥异的方国遗存。

首先,在黄河东岸、吕梁山区,能发现这样一处3000多年前的夯土建筑基址,在我省尚属首次,可以确定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以农耕为主、畜牧业为辅;再者,我们认为发现了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第三,尽管没有发现青铜器和建筑基址共存的关系,但可以初步认为,这两者属于同一时代,算是为历年来吕梁山出土的青铜器找到了归属。

在《左传·宣公三十一年》中就有一段对筑城的记载,足见筑城需考虑到时间、工作量、人员多少、所需费用等等,这些都需要严密的组织和制度,由专门的官员来管理。其实,到高红遗存的晚商时代,夯土的建筑技术早已成熟,与夯土建筑相关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也已经比较完备了,它是在拥有熟练技术、周密计划、劳力财用调配得当的情况下得以完成的,众多的夯土建筑基址就印证了曾经的辉煌。

作为一个大的建筑来说,夯土时有很多柱洞,应该建有梁、回廊和台阶等等,但现在都没有了,怎么解释?只能说是被破坏掉了。到后来发现的26号夯土房,那时的规模已经很小。这说明,在殷墟二、三期时,它已由政治集团的中心沦落为一般居住区。或许,正是因为殷商王朝的大力挞伐,才导致了高红遗存政治集团的没落。

工方是在武丁的时候和商王朝对立的一个部族,具体地点学术界还有争议,有的说在北边,有的说在南边。武丁时记载,和工方发生的战争比较多。

说高红遗址属于工方,也只是一种推测,它也有可能是鬼方。它到底属于哪个方国,至今仍无定论。不过,无论是鬼方或工方,都曾经是商王朝大力挞伐的对象。

高红遗址处于孤岛式的山头,我们在它周围并未看到城墙,可既然是建筑基址,就应该有城墙啊。据推测,原因有两个,一是因地势险要,有河有沟,没必要修城墙,另一个就是城墙的范围可能更大,暂时还未找到。

此外还有一项工作要做,就是想找到当时的墓地。作为一个“定居式”文化来讲,居民有生活的地方,就该有埋葬逝者之处。那样的话,我们必须尽量扩大范围寻找。从理论上说,应该是有一大片墓地存在的。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