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古涿鹿,寻访传说中的黄帝城(三)(2)

2009-05-03 18: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1981年夏天,涿鹿县矾山镇四堡村有一位农民叫李仲祥,他家在盖房子挖地基的时候,挖出一个古代的墓葬,在这个墓葬里他们发现了随葬的石人、石兽等

1981年夏天,涿鹿县矾山镇四堡村有一位农民叫李仲祥,他家在盖房子挖地基的时候,挖出一个古代的墓葬,在这个墓葬里他们发现了随葬的石人、石兽等许多稀罕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文物是一块板瓦地券,这引起了当地学者的注意。

这块地券现存放在涿鹿县文物管理所,地券上记载,矾山镇阪水弥勒禅寺主持林泉老人,感念郭荣对寺庙的善举,特给他划出这块地作为郭荣的坟茔。这里面传达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当时这个地方就叫阪水村。那么,这个阪水村和史书上记载的黄帝战炎帝的阪泉有无联系呢?曲晨根据板瓦地券上提供的这一线索,开始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典籍,发现东汉末年有一位学者叫文颖,他在《汉书·刑法志》涿鹿之野词条下作注解时说:“涿鹿在上谷郡,今见有阪泉地,黄帝祠”。

唐朝初期成书的《括地志》,对这一记载更加明确。阪泉,到了唐朝就叫黄帝泉了。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南五十六里。唐朝时的妫州怀戎县就是今天涿鹿县的保岱乡。泉水出五里到涿鹿东北与涿水汇合,涿鹿古城也在妫州怀戎东南五十里,那里原来是黄帝的都城。这些记载说明,阪泉和涿鹿是同一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涿鹿县矾山镇。这些历史遗迹,是历史留在大地上的烙印,它们是靠史书记载和当地群众一代代传说、记忆而流传下来的。

黄帝泉位于涿鹿古城东南约500多米,水池为圆形,周长近百米,池面约3000多平方米,水深三米多,水质清澈见底,水量充沛,每天水流量近5000立方米。据国家地矿部和卫生部的有关科研部门测定,这个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是优质的天然矿泉水。几千年来,它随着黄帝的史迹之谜,被载入史册代代相传。并以它优质、甘甜、纯洁的泉水,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直到今天,当地1万多人口靠黄帝泉哺育,1万多亩粮田靠黄帝泉灌溉。

为了揭开炎黄文化的历史之谜,诸多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民间人士,对涿鹿大地上的一些文化遗存进行了深入的考证,通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研究,才逐渐地逼近了历史的真相。这座山叫釜山,因为它像一口倒扣的锅而得名,当地人传说这就是黄帝召集各路诸侯会盟的地方。从这座山的形制来看,明显进行过人工修筑,整个山体从上而下修筑了三层环形平台,很像是一个塔型的祭坛。山顶上还有一块巨大的方石,方石有雕刻的痕迹,一个十字指向四个方位,由于年长日久风化严重变得模糊不清,当地人称之为合符石。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涿鹿之战黄帝打败蚩尤以后,又驱逐了北方的荤粥部落,在釜山统一了各部族的符契,各地诸侯和部落首领拥戴轩辕氏为黄帝,这标志着国家走向一统的开端,历来被史学家所重视。那么史书上记载的釜山,就是涿鹿县保岱村这个釜山吗?

根据唐朝的《括地志》记载,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这是一条考证釜山所在地的重要依据。那么,妫州怀戎县又是现在的哪里呢?原北京大学教授王北晨先生,对此曾进行过多次实地考察和专门的研究。他认为,现在涿鹿县保岱乡西边这座废弃的古城,就是唐朝妫州城的遗址。因此,他认为,现在涿鹿县保岱乡窑子头村的这座山,就应该是史书中记载的釜山,这和当地百姓们的传说恰巧吻合。

在釜山的表面及其周围的田埂上,到处都散落着砖头瓦块,似乎表明这里曾经有过规模不小的建筑群。

由此可见,这里曾经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悠久的圣地。但是,也有专家认为,黄帝与各路诸侯会盟釜山、统一符契,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符契,是古代帝王授权臣属带兵征战或是办理公务的一种凭证。最初用石器,后来逐渐用金、铜、玉制作一分为二,一半由帝王掌握,另一半交与办差的人持有,当差的人办完差事,把符契交回与帝王所持的另一半相合,这便是合符。黄帝合符釜山,是平定了天下的暴乱之后,与各路诸侯会盟釜山庆功、祭告天地、登上帝位、定都涿鹿的一次盛典。这么重要的一项政治活动,黄帝为什么要选在这么个高山之巅来进行呢?因此,有的专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鬴,是古代最早出现的一种计量器皿,很像一个陶罐,一鬴为六斗四升。曲辰认为,这里说的鬴山实际上是一个地名,而不是山名,山在这里是一个形容用语,堆得象山一样。他认为“鬴山”,实际上就是今天涿鹿县矾山镇。这里当初可能是用来烧制“鬴”这种计量器皿的地方,因为“鬴”这种器皿堆积如山,久而久之成为这里的地名。《周礼》中记载的“鬴”,到了汉代被“釜”所替代不再使用,所以唐代成书的《括地志》,将“鬴”山一名以音而著,误记为釜山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