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结论,很快被北京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为姜家梁遗址做的炭14测定所证实。姜家梁墓地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而房屋遗址距今约6800年左右。这一时间段,恰好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也与史书中记载的神农氏时代相对应。由此可以肯定,姜家梁房屋遗址属于神农氏时代前期,而墓葬则属于神农氏时代后期。那么,这些房屋遗址和墓葬都是什么人留下来的呢?
内蒙古赤峰市大南沟墓地,正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考古学家根据大南沟墓地的文化面貌,将它们定为后红山文化。因此,李珺认为,姜家梁墓地所处的时代和它的族属关系,也应当与大南沟墓地相同。
此外,与阳原县相邻的蔚县和涿鹿多处遗址出土的陶器,也都与姜家梁墓地出土的陶器相似。这些文物的发现,说明在距今5000多年前,创造红山文化的族群,基本上统治了燕山南北以及桑干河流域。那么,以姜家梁墓地为代表的这些古人类是怎样的一个族群呢?
为了弄清楚古华北人种的面貌,认识我们的先祖,吉林大学边疆考古学研究中心,还受河北省文物局的委托,从姜家梁墓地选取了一个完整的男性头骨,用电脑三维成像原理,复原了他的面貌,让我们穿过5000年的时空隧道,真切地看到了我们的先祖与我们是多么地相似。
河北省文物局在张家口市桑干河流域一系列的重大考古发现,证明了在距今5000年前,这一地区人类活动十分频繁,并且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目前在这一地区发现的有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后岗文化,以及龙山文化等多个文化类型,说明使用这些生产、生活工具的人们,曾经到达过这一地区,像这样在距今5000年前后,多个族群、多种文化同时汇聚一地,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考古界发现的仅此一地。
因此,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把距今5000年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那两次战争: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称之为两次南北文化的大碰撞。通过考古发现,这两次文化大碰撞的运动路线与交汇地点,恰似一个“Y”路线图。因此,苏秉琦先生称张家口地区,是中国史前文明两次南北文化交汇的“三岔口” ,也是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双向通道。
张家口市位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以北,是欧亚大陆农牧交错地带的东端起点,从上古时期,在和平年代,这里是农牧民族物质文化交流、中央王朝与北方民族交往的要冲;战争时期,这里则是兵家必争之地。根据历史记载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这一形势从距今5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位于张家口市南部的涿鹿县,就曾经是黄帝与炎帝和黄帝与蚩尤争霸的古战场,也是三大族团走向融合的开端。如今,战争的厮杀与呐喊,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了。但是,黄帝、炎帝和蚩尤三大人文始祖,留在涿鹿大地上的故事,却从来都没有被湮没。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