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介绍说:靠檐口这部分底条,比如这是屋顶,这都铺着黑瓦,四面都是黑瓦,靠檐口这一条是绿的,这个在文献上叫剪边做法,琉璃剪边,琉璃瓦不是珍贵吗,它比较贵是新材料,很高级,带釉,有亮堂一照,还有色,那个黑瓦铺好以后,留一条镶边。
和故宫的绚目不同,在这样一座豪华的宫殿里,所有装饰都体现出唐代特有的自由豪放的艺术气质。
在遗址挖掘出来的铺地砖,中间是莲花的纹路,外面围绕着葡萄蔓的枝叶。盛开的花朵,卷曲的蔓叶,表现出活泼而高贵的氛围。
唐代的文人们曾经盛赞含元殿殿堂像飞龙昂首,两翼像大鹏展翅,而龙尾道如同游向大殿的巨龙。
连悲苦诗圣杜甫都曾写诗描述大明宫带给他的震撼,他说,站在广场上仰头看遥遥对着终南山的含元殿,像是看见了海市蜃楼般的天宫。
研究员杨鸿勋介绍说:所以这个雄伟壮观,而且是华丽,这和太和殿一比就看出来了,那是处于封建社会晚期明清时代,和封建最鼎盛时候的强大的时代,一看这两个,完全不一样。
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过4年的调查,终于大致弄清了大明宫的布局。这座宫殿群平面近于梯形,南面宽1370米,北面宽1135米,西墙长2256米,周围7.6公里,总面积达3.2平方公里。就面积而言,相当于故宫的4.5倍。与唐代的大明宫相比,明清故宫只能算是一个角落。
这座宏伟的宫殿群堪称世界之最。
如果它能像故宫一样保存至今,一定是人类历史的奇迹。
根据考古发现复原的麟德殿,这个殿有着独特的三重结构,即前殿、中殿、后殿,殿与殿之间有通道相连。
研究员杨鸿勋介绍说:为什么三殿呢,外观体型是三个大屋顶,空间连上了,外观体型不是一个,是三个体型,三个大帽子连在一起,后来的老工匠给这种做法叫做勾连搭,唐代叫对流,这两坡接上就没有缝,没有天井,里面当然有阁,这么大空间,当然要阁,前面是上朝部分,后面是宴会厅什么的,所以它叫三殿。
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是土木结构的,梁架的跨度不能太大,这种三殿相连的设计,既解决了梁架的跨度,使宫殿的面积扩大,又解决了建筑的安全稳固和外形的美观。
麟德殿的周边还有亭台和飞廊,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这座宫殿代表了大唐盛世的奢华与荣耀,见证了唐王朝一步步走向兴盛的足迹。
在今天的这片废墟上,唐朝的众舞女们曾经轻舒广袖,漫转腰肢,乐队伴舞,声震长空。大明宫就是这样一座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宫殿,它承载了唐朝历史的风雨故事,关于它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随着考古工作的步步深入,人们还将领略到更多消失在历史深处的动人风情。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