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南宋大画家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在琉璃厂被一位收藏家买走后捐给了美国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据考证,美国至少有6家博物馆藏有“东北货”,其中尤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最多,计有430多件。
就在被溥仪带走的文物历经颠沛流离的时候,当年西迁大后方的三路故宫文物陆续被运回南京。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下令将存放在南京的故宫南迁文物运往台湾,从1948年12月22日,到1949年2月,共有2972箱文物被运到台湾,虽然这只是故宫南迁文物的四分之一,但却都是筛选过的精品。
当年从故宫运出的文物从此分藏海峡两岸,而当年护送过这些国宝的人有的离开故宫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押运负责人梁廷炜之子、原故宫职工 梁匡忠:他有时候就想,侥幸地就想,咳,几年的工夫就过去了,他心想几年就没事了,谁想到几年、几十年了。他在那儿这么多年没回来你说他怎么想?他心里想不想,他跟谁说呢?谁也没说。
解放初期的故宫,百废待兴。在国家的支持下,还留在南京的故宫文物陆续地被运回到故宫。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郑欣淼:虽然蒋介石带走了一部分,但是新生的人民政权有能力、有魄力,也会使故宫重新恢复她的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宝库的这个决心。
1952年国家出台政策,以琉璃厂为中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当年从故宫流失出去的文物。并从全国各博物院馆向故宫博物院调拨,以充实故宫的收藏。很快一大批当年流散出去的文物,如《清明上河图》等再次回到了故宫。而这些文物很多来自于个人的无偿捐赠。
在现在的景仁宫里,每一面墙上都记录着历年来为故宫捐献文物的人士的姓名。
这就是景仁榜。
大收藏家张伯驹的名字赫然其中,他收藏的东晋陆机的《平复帖》是公认最早的卷轴书法作品,被称为 “墨皇”。当年为了不让它落入日本人手里,张伯驹就把它缝在贴身的衣服里整天穿着。解放后他将这件作品连同其余的七件珍品陆续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建国初期的1951年,共和国的经济还十分的落后。但是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国家用48万元外汇从香港购回《伯远帖》、《中秋帖》,也就是存放在故宫三希堂中的“两希”。此后,故宫对流失海外文物的征集就一直不曾间断。
1995年,故宫博物院以1800万元购回北宋张先的《十咏图》,2003年,又用2200万元购回了隋人书《出师颂》,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画作品。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郑欣淼:过去我们这些东西都流失到海外去了,现在是海外的中国的东西倒回来了。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我们应该为这个状况感到高兴。这是我们国家实力强大的一个表示,一个反映。
据不完全统计,50多年来,故宫新入藏的文物有24万件之多。故宫以其150万件的藏品,成为中华精神财富和人类艺术结晶的宝库。
一座宫殿以及宫殿中的奇珍异宝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和几百年的风云变换,如今,故宫文物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或辛酸,或离奇,或曲折的故事。他们命运的轨迹也标示着一个国家,几个朝代国运兴衰的历史足迹。
目前,
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辽宁省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
不同数量地藏有清宫旧藏文物。
目前,在世界上,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德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新加坡、土耳其、瑞士、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的博物馆还藏有清宫旧藏文物,但具体数字是多少,已无从考证。
(责任编辑:博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