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揭秘清东陵四大谜团,裕陵中的女尸到底是谁?(3)

2009-07-15 15:00
来源:历史考古吧 作者:佚名
乾隆十七年,孝贤皇后于裕陵完工的当年就葬入了地宫。在入葬前,竟然发现地宫有渗水。乾隆帝命有关大臣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补救,很快就排除了渗水。

乾隆十七年,孝贤皇后于裕陵完工的当年就葬入了地宫。在入葬前,竟然发现地宫有渗水。乾隆帝命有关大臣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补救,很快就排除了渗水。一直到嘉庆四年,在长达47年的时间里地宫里也未再出现渗水。这说明上次的排水措施很成功,行之有效。那次到底是采用了什么补救方法,直到现在也未查找出来。

据说,孙殿英盗陵后,载泽等人到东陵处理善后事宜时,发现裕陵地宫里的积水有四五尺深。裕陵地宫清理后,从墙上的水痕看,水最深时竟达六七尺。它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渗水?同是一座地宫,为什么从乾隆七年以后47年里不出现渗水,以后从何时大量渗水的?是什么原因?至今也未找到答案。

据徐广源回忆,裕陵地宫自1792年开放以来,每到阴雨连绵的夏季,地宫里都有大量渗水,一天不抽水,就积水尺余,几天不抽水,则可没人。

“香妃陵”之谜

在风流的乾隆皇帝的后妃中最出名的当然是“香妃”了。因为围绕这位女子的传说太多了,也产生了无数谜团,如:身份之谜、身体有没有香味之谜、文字之谜,葬身地之谜等。但史学界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位奇女子的原型就是乾隆帝时的一位普通的妃子———容妃。其实,容妃死后并没有葬在裕陵,只是葬在了裕陵西侧的裕陵妃园寝中,但是因为香妃的知名度高,这里便叫“香妃陵”了。

1979年10月2日下午,一座妃子陵墓月台前的石踏跺处忽然出现一个大洞。经过申请,10月6日文物工作者开始正式勘察地宫。

第一批进入地宫的人有6个人,徐广源是其中的一员。他们从洞口放下一个长木梯子,上面留下几个人守候洞口,大家依次而下。由于地宫里积存有十几厘米深的灰浆,大家就沿着行进的方向,每隔半米左右摆放一块大砖头,再让洞口上面的人递进几块脚手板,搭放在砖头上。这样边走边搭,一直铺到了金券内的棺床下。

地宫是四券一门,金券就是真正的地宫。当他们踩着脚手板进入金券以后发现这个棺床上有一具棺椁,棺床的西北角有一堆没有燃尽的松枝、松塔,说明当年盗墓贼是靠这些东西照明的。棺床上胡乱扔放着许多糟烂的丝织物,同时还发现棺床上扔了许多人的肢骨,但没有找到头颅骨。既然遗骨尚存,为何不见头颅骨,难道身、首分葬在两地?

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徐广源不死心,在地宫内的各个角落继续搜寻,仍然没有结果。于是又抄起一把尖锹,站在棺床下的脚手板上,在灰浆里慢慢试探。突然间,尖锹触到一件硬物,于是他双手伸进灰浆,将此物慢慢捧出。在场的人都目不转睛,尔后几乎同时脱口而出:“头颅骨!”大家纷纷凑到徐广源的跟前,盯着他手中的头颅骨。这枚头颅骨的发现,意义非同寻常。它无可争辩地证实香妃就葬在清东陵,而非喀什。通过对头颅骨的鉴定,可以进一步证实她的民族、年龄……

徐广源回忆说:“在椁的四周我们还发现了用金水手写的阿拉伯文字,这种文字我们当时都不懂,当时临摹下了一段,后经北京有关专家、学者鉴定,认为此文字就是古兰经的第一句话‘以真主的名义’,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证明死者信奉伊斯兰教,是少数民族。”

“而且,我们还发现了一条长85厘米的发辫,头发已经花白。同时发现一些残存的遗物,比如死者戴的一个吉祥帽,就是一个帽衬。棺里还发现了猫眼石,证明死者身份起码是妃子。另外,在遗物当中也发现的一些文字,在哈达的一个机头上里边有‘江宁制造臣成善’等字样。经查史料,这些人就是乾隆时候的官员,说明这位妃子死的年份,应该在乾隆六十年左右。”亲历这次文物清理全过程的徐广源列举出诸多实物证据,以证明这位妃子的身份。

“通过出土的这些实物考证,死者是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年代与历史记载的香妃年代基本符合。证实了许多专家学者提出来的乾隆皇帝的容妃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香妃。”

此次勘察还有一个奇怪的发现———棺床上的这口巨大的棺木朝南的立帮上,被砍出一个长175厘米、宽60厘米的大洞。从洞口往里观察,里面空洞洞的,竟然不见内棺,只是一具外椁。清朝皇家制度,无论皇帝、皇后,还是妃嫔,其棺木皆为标准的“葫芦材”,一棺一椁制,只是尺寸、颜色、纹饰、漆饰遍数有所区别。而这里的棺木,却只有外椁,而无内棺。难道是盗墓贼盗走了内棺?

但是,在已清理的所有清东陵的地宫中,还没有盗走内棺的例子。盗墓贼盗窃的是珍宝,在他们眼中棺木并无价值,况且也不便携带。“我们遍查地宫,也没有发现内棺残片或其他可疑痕迹。椁帮上虽然被砍出了一个长方形大洞,但从这个洞中是绝对取不出内棺的。除此之外,香妃的椁既没有被拆散,也不曾开启椁盖。这些迹象表明,香妃入殓时就没使用内棺。”徐广源如此断定。

为什么不用内棺?“乾隆皇帝一向尊重香妃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由此可以推想,在香妃入葬典礼上,乾隆也一定会尽量尊重其民族传统。”面对史学界对香妃“有椁无棺”谜团的种种解释,徐广源认为信仰不同才是导致这一谜团的真正原因。徐广源说,这只是他个人的分析和推断,还有待于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考证,也有待于文字档案的证实。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