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消失的疏勒国:西域佛国,丝路重镇(二)(3)

2009-07-21 15:5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断然发兵西域,攻占高昌(今吐鲁番),并不顾大臣魏征的劝阻,果断地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以乔师望为首任都护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断然发兵西域,攻占高昌(今吐鲁番),并不顾大臣魏征的劝阻,果断地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以乔师望为首任都护。

两年后,安西都护郭孝恪南击焉耆,北破突厥,在天山以东以北站住了脚,西突厥军队被迫退往天山以南固守观望。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西突厥可汗在唐军步步紧逼之际,向唐朝遣使求和,提出求婚,答应割让疏勒等5国作为娶唐朝公主的聘礼。唐太宗当然不答应。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军一鼓作气从突厥兵手中夺回龟兹,疏勒、于阗等地的突厥军队全都望风而降,天山以南失地尽为唐朝收复。唐太宗命都护郭孝恪将安西都护府从高昌迁往龟兹,恢复两汉以来的旧制;同时宣布正式建立危兹、焉营、疏勒、于围四镇,统归安西都护府辖制。“镇”即军镇,是唐朝派驻西域的军事机构。公元675年(上元二年),才又成立疏勒都督府。

都督府是唐朝派驻西域的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都督,由唐朝委派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府下设司马与参将,前者协助都督理政,后者主办汉文文书。各州首脑为刺史,也由本地少数民族贵族兼任;刺史之下,也分设州司马与州参将。都督和刺史都可以享受世袭待遇。都督府的主要职责是代唐中央政府在当地实施行政治理,处置各种民、刑案件,收取租赋和过往商税,用以维持地方和驻军所需,并协助唐朝军队从事征战、保卫边疆。

疏勒都督府辖境,西达葱岭(在今塔什库尔干),东北至今阿克苏,东南至今皮山一带,是当年安西四镇中辖地最广、领州最多的一方重镇。

疏勒都督府在唐朝西陲的军事战略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实属举足轻重。因此,在疏勒除有疏勒镇所辖的常规性地方部队外,还有安西都护府直接控制的疏勒军,常备兵力最盛时达万人以上,兵员大半来自内地,不足部分由西域各地少数民族士兵补充。

除正规军政组织外,疏勒王担任大都督,直接领导一支由本地少数民族士兵组成的地方军队,长官称“藩落大使”,接受安西都护府的调遣,主要责任是维护地方治安。

为维持这样一支庞大部队的军需衣食,除在当地居民中征收租赋并加一部分国家拨款外,驻军本身也实行屯垦自助。当时驻疏勒的军队垦田达7屯。每屯以50顷计,这个数字也很可观。在屯垦的同时,驻军也畜牧牛羊并从事其他一些副业。当地方供应和屯田仍不足以供应的情况下,唐朝又规定疏勒与其他三镇可自行征收丝绸之路上各国客商的货物过境出入税,以资军需补给和地方开支。

设立安西四镇的当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西域局势为之骤变。

公元650年(永徽元年),唐高宗继位。吐蕃贵族公然叛唐,攻陷了安西四镇,西突厥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也发动大规模叛乱,自称“可汗”,与吐蕃争锋,整个西域陷入一片混战之中。

阿史那贺鲁的叛乱被平定后,唐军投入了大量兵力,其残部由思结阙俟斤都曼带领,窜往天山以南,胁迫疏勒王联兵攻破于阗,企图勾结吐蕃共同对抗唐军,但都几个月后被唐军击溃擒获。

公元662年(龙朔二年),西突厥又窜至疏勒一带作乱。三年后,疏勒王在西突厥与吐藩大军的压力下被迫联兵进攻于阗,致使吐蕃势力大增。疏勒军民始终不甘受叛唐之名,随时伺机摆脱突厥和吐蕃的控制。唐朝为了夺回安西重镇疏勒,也派鸿胪卿萧嗣业发兵征讨,援救疏勒。西突厥感到害怕,带上疏勒使者入朝请罪,表示愿意归降。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恢复了安西四镇,同时正式设立疏勒都督府。不料,疏勒随后又被吐蕃大军攻占。

公元684年(武后文明元年),武则天登基,决心再振唐威,对西域恢复控制。她派唐军击败吐蕃,力排众议,恢复了安西四镇。

公元703年(长安三年)冬天,突骑施部首领娑葛自立为“可汗”,发动大规模叛乱。唐朝发重兵征讨。娑葛立即出兵2万企图先发制人,以5千骑兵部队抢攻疏勒。

安西都护郭元振正驻扎在疏勒,深知疏勒为安西四镇中的咽喉要害之地。他集中所带不多的士兵,与疏勒镇的屯兵一同驻扎在赤水河口的要津之地,使敌人一时无法突破。到了第二年夏天,唐军大规模反攻,娑葛请降,疏勒转危为安。

此后,疏勒的一切活动走上了正规,开始为唐朝的边陲大业发挥出重大作用。

因不敢再正面强攻安西四镇,吐蕃大军迂回到喀喇昆仑山以南,企图先攻占小勃律,再进犯安西都护府。疏勒军副使张思礼率领疏勒镇与各族士兵共4千余人奉命迎战。在疏勒会集之后,他们日夜兼程,抵达小勃律境,与前来接应的小勃律军队夹攻吐蕃军。吐蕃军大败溃逃,被杀被俘达上万人。

由疏勒军为主力参战的这一重大战役,顿时解除了吐蕃对四镇的军事威胁,至少在此后的15年间,有力地保障了朝廷和中南亚各国的交通。疏勒军旗开得胜,疏勒都督府威名大振,安西上下无不为之欢呼!

后来,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内战不休,无暇西顾。吐蕃加强了对西域的军事攻势。唐朝命令安西、北庭二大都护府全线撤回内地。但驻守西域的唐朝各族军民不甘心投降退让,违旨继续抗战多年。吐蕃铁骑步步紧逼,公元790年攻陷了苦战到最后的北庭都护府,西域至此完全丧失。

公元789年(唐德宗贞元五年),中原僧人悟空(原名车奉朝,为唐朝官员,护送�宾使者时在那里出家),在返国途中经过疏勒镇时,见到疏勒王等仍然在原地率领全体军民,在吐蕃大军的苦逼围困下,不辞艰险奋力镇守。这就是一心向汉的疏勒,值得尊敬的疏勒。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