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个夜晚,住在战犯管理所的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总是辗转反侧——高墙之外,朝鲜战争开始了,后方的中国百姓正在积极捐款捐物。
他想起自己藏在箱底的那些东西,那是他40年来虽历尽颠簸都小心保藏下来的宝贝。
拿出哪一件来捐赠,才能换取新兴的人民政府对他的好感呢?经过艰难的利弊权衡,他终于决定拿出先祖乾隆皇帝用过的一个印章。
这个三链章为乾隆当太上皇时所用。
当年溥仪被迫出走紫禁城,特别带上了三链章。以后,无论是在天津、东北、还是沦落苏联成为战犯,他都仔细地将三链章隐藏在随身携带的行李箱中,和这些价值连城的珠宝玉器并排摆放。
三链章印底端正庄严,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乐天三组词句被能工巧匠们用篆书精心地刻在石头上;更为难得的是它的石质本身——它通体黄色,晶莹润泽,这种石材就是大名鼎鼎的田黄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叫寿山的山脉。据说当年当上了太上皇的乾隆特别珍爱这枚印章。
乾隆过世62年后,他的重孙咸丰皇帝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咸丰皇帝在遗诏中任命8个顾命大臣,希望他们共同辅佐皇太子载淳。并规定将他自己御用的石章“御赏”和另一枚御用石章“同道堂”作为他死后下达诏谕的凭信,两章同时加盖才生效。
咸丰将“御赏”赐予儿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同道堂”则交与皇太后。
后来,慈禧将两章同时掌控,发动“祺祥政变”,垂帘听政。
参与这个事件的两枚石章,一个石材也是田黄石,另一枚是芙蓉石。
芙蓉石和田黄石一样,也是出自那个叫寿山的山脉。
现在的故宫博物院,藏有中国五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许多珍奇异宝,其中,单是出自这个小山村“宝贝”的数量就非常惊人。
它们被雕成作品后,形状各异,用途不一,有的是印章,用于书画及其它公文中表示凭信;有的是石雕,用于观赏和把玩。
这些石头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小名”,但是,它们同时却也拥有一个统一的大名——因为产自寿山,所以他们又被统称为寿山石。
这里就是寿山脚下的寿山村。
寿山村隐藏于群山深处,没有令人迷醉的山水美色,而且这里距离福州市区还有90华里山路,山路盘旋,交通不便的几百年前,来到这里更非易事。这里的石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能引起三千里之外皇家的注意,并成为皇宫中的珍宝呢?
因为寿山石的缘故,安静的寿山村经常会迎来许多城里人的光顾。今天,又有几个熟悉的身影跨过小溪,踏上了它的土地。
王一帆,寿山石雕刻家;谢钦铭,篆刻家;陈汶俤,福州古玩百年老字号青芝田的后人,擅长寿山石品种鉴定。
今天三人结伴带着朋友上寿山,要寻购雕刻和刻印用石。
寿山村开采石头的村民有个专有称呼叫石农。石农手中通常会保存一些难得一见的好石头;而许多从事寿山石雕刻和篆刻的人也喜欢亲自与石农交易,因为这样既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价格,也可以得到质地上乘的石头。
果然,这块晶莹剔透的寿山石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终于以8000元的价格成交。
一位老石农听说是老主顾到了,带着一块田黄石从屋后小路走来——别小看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行为,它可是寿山石农特有的一个行为方式。石农告诉我们,身上带着田黄石必须要穿平常衣服,走小路、由后门进出,为的就是要绝对避免惹人注目。
石农说,因为汶俤是青芝田老字号的传人,所以才可以看到这块田黄石,否则他们决不肯轻易拿出示人。
因为难得,石农中甚至还流传着得田黄石必有梦兆在先的说法。
为什么田黄石会给人一种神秘而灵异的气息,它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还要从寿山石的形成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