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于1930年,天津。
一天,一个人抱着包裹走进了一家古玩行。
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块田黄石。
来人说,他急着用钱,希望能以200块大洋的价格将田黄卖给老板。
老板刘东轩仔细看过后,不敢确定这是真货,没有接收。
这个人又去了另外一家古玩行。没想到,老板却一口断定这就是田黄石,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们以不足100块大洋的价格成交。
听闻此消息的刘东轩暗自哂笑——心想这回恐怕他们会遭受损失了吧。
一年以后,北京琉璃厂的几个古董商来到劝业场,他们消耗了大半天的时间一无所获,直到看见了这块田黄石!
出乎刘东轩的意料,他们爽快地决定收购田黄石,而且一出手就是400块大洋。
刘东轩吃惊了,难道是自己的疏忽不成?
回到北京,古董商们按照行规,召集起北京古玩界的各大商号老板,大家一起竞拍这个田黄石。
最后,这块田黄在业内的成交价就高达1300块大洋,更不用说它将来的市场价格!而当时北京市民最低生活标准每月才两至三块大洋,一个小学校长的月薪也只有40块大洋!
此时的刘东轩真是懊悔异常,怎么自己从事了这么久的古玩交易,竟还是让一个真田黄从自己手中溜走,白白损失了1300块大洋呢?
没过多久,刘东轩竟一病不起,抑郁而终。
那么应该怎样鉴别田黄石呢?
传统的鉴别方式有两种,一是从外观上入手,另一个是靠手感。
我们先来看田黄石外观上的三大特征:红筋、石皮和萝卜丝纹。
红筋,也叫红格,就是田黄石上这些红色的线条。
田黄石是由从高山岩上分离下来的石头滚落到溪里,再被埋入农田中形成的。石头从山上滚落时内部难免会因为撞击而产生裂缝,裂缝在泥土中受到微量元素长期的侵蚀,就会形成红色或其他颜色的筋格。
那么凭借这种红色的筋格是否可以鉴定出田黄石的真假呢?
这块黄色的石头上面也布满了红色的筋格,但它却不是田黄石,而是产在福州连江县的“连江黄”。
为什么其它品种的石头也会产生筋格呢?原因很简单,只要石头受到外力影响出现了裂缝,再有机会被埋进土中或落在水里,时间一久就会形成有颜色的筋格。
寿山石中的独石和掘性石等石头都有可能形成红筋。
独石是寿山石中一个大的种类,指因自然原因脱离矿脉,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而形成的石块。田黄石和掘性石都属于独石;田黄石和它们的区别在于产地。
产在寿山溪流域的独石是田黄石;产在矿洞附近或者稍下一点上坡上的独石是掘性石;而产在其他地方的则被统称为独石。
由于产地不同,田黄石和其他独石的质地也不同,田黄石的质地更加温润细腻。
看来只凭红筋并不能断定出田黄石的真伪;而有些田黄石经过切割打磨之后几乎完美无瑕,更是看不到这样红色的筋格。
田黄石的另一个特征是石皮,石皮是指石头受到外部环境中其它微量元素的长期侵蚀而在石头表面形成的一层外皮。
同样,寿山石中的独石和掘性石都可能带有石皮,也就是说石皮和红筋一样,不仅仅为田黄石所特有;那么,萝卜丝纹是否是田黄石的独有特征呢,从外观上鉴别田黄石是否可以凭借察看它的萝卜丝纹呢?
我们将一个萝卜纵向切开,可以看到一条一条很有规律的纹路,这就是萝卜丝纹。
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头叫高山石,它的身上也有这种类似萝卜丝纹的纹理。
看来,萝卜丝纹也不是田黄石独有的特征,从外观上鉴别田黄石必须要综合考察它的三个特征,即红筋、石皮和萝卜丝纹。
不过,高山石、都成坑石与田黄石的质地决然不同,所以,除了外观,手感就是鉴别田黄石的第二个方法。
田黄石的比重在2.53到2.9之间,是寿山石中仅次于芙蓉石的石种。所以,拿两块同样大小的石头放在手上,田黄石会让人感觉稍沉一些,这种手感,行话称之为“手头”。
既然比重不同,也就是说石头的矿物成分不同,在科学仪器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是否还可以从田黄石的成分构成上鉴别它的真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