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走近史前木桩阵,揭秘诅咒背后的故事(三)(2)

2010-01-08 09:57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一元一
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锡禄:可能跟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至今在整个的剑川和大理的白族地区,建房子以后要做一些仪式,要拿这个猪、牛、

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锡禄:可能跟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至今在整个的剑川和大理的白族地区,建房子以后要做一些仪式,要拿这个猪、牛、羊、鸡来做牺牲,来祭祀这个房子,但原始社会的时候,是用真人,用活人来做祭祀的。

张锡禄认为,这种看似残忍的方式在古代非常普遍,就类似我们的房屋落成典礼,房子盖好后,要挑选氏族中身体比较好的人,把他们杀掉,然后埋在房屋的门口。因为这样做有特殊的意义。

张锡禄:在住址有了这样的牺牲,住址才有灵性,不然没有这样的牺牲,没有这样做的话,那个房子他们认为它没有灵性了。

张锡禄还发现,把这几个男性尸骨牢牢盯住的木桩比周围其它的木桩都要粗,这就说明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可能是整个部落的首领,所以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整个遗址只有这一间房屋的底下出现人骨的现象。但对此,一个新的质疑就出现了,另外一个坍方发现的两根女性腿骨的又怎么解释呢。而且,既然是为房子做牺牲,为什么会出现肢骨不全的情况呢,除了大腿骨,下颌骨及零碎的骨盆之外,其它部分的肢骨又去哪了呢。这时,一个新的观点又产生了。

张笑:这个是属于杀戮以后吃人肉的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它里面的胫骨比较多,大腿下边的骨头比较多,四个人的。四个人大多数都是这部分的,那么他们当时提出来一个理由,就是说这个就是吃人肉的理由,这个部分的肉比较多。

人吃人,这可能是我们现代人总想回避的一个问题,但是在史前时期,也许是因为食物短缺,确实发生过很多类似的现象。这种时候,经常是部落中的大群人分享一个或几个人,他们会把骨骼拆分开,放在火上烧烤,然后分食。

当然可能也许有关过食人族的传说,可是真正了解过发现,他们不是以人为主食的,那样的话估计地球上早就没人了,往往是出于某种祭祀的目的,比如说有亲人去世了,那么大家分食亲人尸体的一部分,表达对亲人的一种纪念,或者说希望亲人的灵魂和力量能够附着在自己身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当时大家看到这些尸骨的时候,也在想,是不是真的那个时代还吃人,不过仅从这个部落的规模看,似乎他们的经济已经发达到相当的程度了,还不至于粮食短缺,就算是有吃人的问题的话,恐怕也是出于其它的一些目的,比如报复,部落战争,或者像我前面所说的祭祀,不过不管怎么说,难道说在那个年代,人们有如此野蛮可怕的行为吗?

闵锐:如果要很确定的话,可能对那些人骨可能还得做一些鉴定,比如说人骨,这些人骨有没有受到一些高温的蒸煮,或者烧烤或者什么,这些做了以后可能结论会更接近真实。

但是闵锐提出,这个遗址的骨骼非常特殊,任何科学仪器都很难在进行相关的测定。

闵锐:因为它在层位是在七层下或者八层里面的,含泥、含水,含水量已经比较大了,都在残留在水和泥里面,可能它的骨骼里面含的一些东西,可能因为几千年,四千年这么一个阶段的话,可能它很多的信息都被水带走了,可能现在做起来,如果我们要从骨骼里面提取一些东西来做这个骨骼里面有没有被人煮过,或者说高温加工过难度比较大。

所以这几个人到底是不是史前人吃人的罪证,还不能得出明确的答案。随着雨季的来临,木桩渐渐侵到水里,考古队不得不再次抽水,这时闵锐想到,在远古时期,伴随着剑湖水位不断上涨,人类居住的痕迹使地层逐渐提高,盖房子土层也逐渐增高,也许这根木桩和男人的骨骸并不是同一时期的,此时一个大胆的猜想闯入闵锐的脑海里。

闵锐:那个木桩不是说有意的要钉在这些人骨上,早期的人骨一个埋藏以后,它在地下,晚期比如来打这个桩的时候,不知道下面有人骨坑,刚好打在这个人骨坑的上面。

闵锐的猜想是先有人骨坑,几百年后,有人在盖房子时的木桩偶然穿破了埋藏在地下的人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看似仪式化的诡异现象就很好解释了,可是,盖房子的立柱怎么会能打的这么深呢。

建筑专家:土层比较坚实的话,它就在地下挖一个坑,把那个柱子垫一块石头,把这个石头支撑这个柱子,它不一定打到土层里面去。

朱老师认为,除非有一种情况,盖房时立柱才会打的很深。

建筑专家:在越南在柬埔寨都可以看到这些水上的民居,那么它是建在沼泽地上面,它肯定要打桩打到下面的土层上面,水下的淤泥层下面去,为了支撑,那么它这个上面等于把这个平台建在水上面。

也就是说,如果这些房子是建在沼泽地上或水上的,那闵锐的猜想就是这个史前谋杀案的真相,如果是这样,几千年前的海门口人居住的是怎样的一种房屋呢。

闵锐:因为在靠这些地层里面,有很多的一些水草类的,它要在这些沼泽或者是有水的这么一个环境里面,湖滨生活的话,它这些建房,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个想法,可能它是干栏式的,因为也比较符合南方的这么一些情况。

干栏式建筑,1973年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被发现并证实。据考学专家分析,远古时期,有一个部落离开了洞穴,这些人像鸟一样住在树上,传说中,他们叫有巢式,也就是说像鸟一样住在巢里的人。河姆渡人置身的地方,河湖纵横,潮湿多雨,虫蛇出没,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沼泽地,所以他们要把房子建的高于地面,这种灵感就来自于这种树上的巢。他们从附近的山谷里运来大块的木头,然后用锋利的石器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木桩,杂入地面,他们用柔软的藤条和干燥的芦苇编织成顶棚和墙,在顶棚下面铺上木板,构成架空的居住面。人居住在上层的木板上,下面可以饲养动物。这种底层高于地面,防潮,又能防止虫蛇侵袭的建筑,叫干栏式建筑,也就是俗称的吊脚楼,现在广大南方地区,这种建筑依然比较流行。

闵锐提出,这些木桩就是史前人类居住的干栏式建筑,这另众多专家难以置信,因为,海门口遗址的总面积,木桩数量和密集程度是河姆渡遗址的几十倍,如此大规模的干栏式建筑聚落谁也没有见过,所以,哪个专家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