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怀清:测定下来是二千六百年左右,属于春秋时期。和原来1957年测下来的数据,晚了五百多年,我当时感到很惊奇,觉得为什么会晚到这个程度。
在考古学中采用碳14测定的方法来确定生物体相关的年代,是目前所能采用的最为科学的测估年代方法。两次考古测出的年代相差了五百年,可能对于普通人而言,五百年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可是对于考古专家来说,五百年相差了一个时代,这就意味着出土的这些木桩和器物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更让人遗憾的是,这次考古的所有数据却伴随着赵学谦老师的去世而不翼而飞。
肖明华:很想知道全部的资料,看到全部的资料,问题只有一篇报道一个简报的资料是不能全部反映遗址的文化内涵,就是说它的地层,那些木桩干什么用的,这些出土的文物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尽管有诸多没有解开的谜底,赵学谦老师去世后,第二次发掘工作就在遗憾中结束了。考古学习班的学员不知遇到了什么困难,到了地下六十公分就没有继续挖掘,至于他们到底见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再继续挖掘,谁都说不清。上了岁数的村民中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挖掘触动了地下的神灵,开启了尘封千年的诅咒。
前两次考古都只进行了二十多天就因为某种神秘的原因而被迫停止,另外呢考古发掘工作的主持者呢也都不幸的离开的人世,这让人就不由得产生一些联想了。当地老人都说这是诅咒,那么读过一些考古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关于图坦卡蒙的问题,据说在进入他的墓葬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一些铭文,诅咒,谁要是打扰了法老的永远的休息的话,谁就不得安宁,据传说,后来和这个考古有关的一些人又陆陆续续的神秘死亡了,那么后世的一些人也对它进行过研究,有人认为呢这是常年封闭产生的霉菌或者其它的一些治病体导致人死亡的,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消息目前我不敢证实,但是既然有这个传闻的话,很容易就会让人把这两件事情联想起来。
半个世纪以来,海门口遗址充满了神秘和争论。这些木桩在古代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年代有多久远,木桩下面还有没有宝藏,真的有所谓的地下水城么。到底是什么在阻止考古专家去探究真相。闵锐不相信真的有什么诅咒,他几次三番向上级打报告,要求亲自去探个究竟。他在各级领导的面前立下军令状,此次进军剑川海门口,一定会比前两次有更重大的发现。说实话,这时他自己心里都在打鼓,自己能超越前人,完成这个巨大的挑战吗?
在反复勘探了地形后,闵锐将开工日期定在2008年1月初,这样做是为了争取在雨季到来前完成挖掘工作,但当他翻开历史资料时,他惊讶的发现五十年来,两次失败的发掘工作都是选在一月份开始进行的,这不禁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闵锐:所以我在做第三次考古发掘的时候这个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在做这个我能做吗,或者是我要怎么做,我还是想了很多的。或者是怎么做好,可能做好后可能就没什么事了。
终于2008年1月,闵锐向海门口出发了。为了冲淡一些不好的说法,县里在开挖前还特意为他搞了一次特殊的开工仪式。
闵锐:所以在开始发掘的时候,县里面还专门搞了一些活动,就是对遗址的开挖做了一个剪彩的仪式,请了很多老百姓演出的来舞龙耍狮,放鞭炮,剪彩,搞这些开工仪式,做了这么一些活动,搞得比较隆重。
这是闵锐从事考古工作三十年来第一次赶上这么隆重的开工仪式。前二十天,一切进行的很顺利,很多木桩也都初露端倪,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可怕的诅咒竟然应验了。
闵锐:大概发掘工作十多天,将近二十天这样,发掘到下面五十公分,六十公分,据地表五、六十公分的时候,就开始出水了。
因为开始出水,闵锐所率领的这支考古队被迫停工,现代的考古工作本来可以揭开历史的真相,然而现实却总和我们开玩笑,半个世纪以来,3次发掘都要被迫在同一时间同一深度停止,难道就是因为这些水吗?
许多当地参加或看见过以前挖掘的老人开始变得害怕起来,他们说这种情况和以前一样,天气很晴,没有下雨,但是越往下挖,水就越多。他们认为这就是挖到了地下水寨,从发掘的角度来说,有水冒出来,就不能继续挖掘。
闵锐:如果在水里面捞东西的话,它的层位和它的明确的一个出土的位置,它都是发生变化的。那个出土的东西其实它的价值和意义就要大打折扣,是这么一个关系。
原来困扰了前后三代考古专家解开海门口木桩之谜的就是这些不知从哪流来的水。莫名其妙的水弥漫在遗址里,闵锐的心头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他还记得他立下的军令状 ,一定要在年中雨季到来之前完成全部的挖掘工作,现在被迫停工,这不单是任务完不成,还有经济方面的压力,在当地雇佣的农民每天的工钱、饭钱在无畏的消耗。还有人低声在私下议论,可怕的预言也许在给闵锐一些警告。
闵锐住在工地附近的临时住所里,不回家,不接电话。他想不明白,天上既没有下雨,地表也没有潮气,地下也没有暗河,这些水到底是从哪来的。遗址的西面是海尾河,会不会是海尾河的水流到遗址里了呢?闵锐和他的考古队员用考古工作中常用的抽水机在海尾河流向遗址的地方抽水,但情况没什么好转,遗址里的水不但没抽干净,反而越来越多。
闵锐:坍方里面的水就比较大了。就靠西面这一块坍方壁有的流水就是直接冒出来的,就像泉水一样,那个泉水往外涌的。很直的坍方壁,水大的时候很容易。比如下午收工了,那个水冒上来淹了很深的话,经常把我们的坍方壁泡了就塌掉。
坍方壁在考古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只有保持坍方里面的干燥,专家才能依靠坍方壁上土层的状况来进行年代层的划分。在前两次考古中,正是因为不断冒出的水扰乱了出土器物的层位,才使得年代问题产生了诸多的争论。更重要的是,刚刚露出一半的木桩都被泡在的水里,这些木桩离开了泥土,长时间暴露在空气和水里,很快就会被腐蚀,那时,古人留下的仅有的一点信息可能会丧失殆尽。
海尾河的遗址是一个山坡,地势比较高,那么照常理说的话一般水是过不来的,当然了这个海尾河从遗址旁边这么过去有渗水应该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可是经过相关的勘测之后发现,实际上,海尾河的这些水它是通过地下的另一个通道流向别的方向去了,根本就没往这个地方走,那么遗址里被迫停工,出现地下涌上来的大量的水,这些水到底从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