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峰崖石龛:扑朔迷离的历史悬案(2)
2010-02-04 15:28
一尊象征着能使妇女生育儿子的奇特塑像三个男子体魄健壮,夸张的生殖器,就像古代彩陶、石器和岩画里的生殖崇拜一样,寄托着人们繁衍子嗣的朴素愿
一尊象征着能使妇女生育儿子的奇特塑像——三个男子体魄健壮,夸张的生殖器,就像古代彩陶、石器和岩画里的生殖崇拜一样,寄托着人们繁衍子嗣的朴素愿望,也体现了当时社会高度重视男性的风气。那些崇信神力、渴望生育男孩子的妇女抠去了泥土制作的男性特征,当作仙药服用,以求早生贵子。
至于墙上的壁画,则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如果居住者需要,就用稀泥随心涂抹,使得后世再也难以见到。没有抹到稀泥下面的壁画,历经烟熏火燎,磨擦、刺划,致使画面依稀难辨、惨不忍睹。
有的墙壁上的壁画,多达三层。表层的一幅壁画场面宏大,绘制细腻,龙、凤和骏马分别拉着三架富丽华贵的辇车,车上的神仙抑或皇亲贵胄面带微笑,周围的随从前呼后拥,张扬着世俗的荣耀。然而,这仅仅是壁画的上层,被它覆盖在下面的两层,究竟画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年代画的?这些疑问,都成了暂时不能解答的难题。
有专家根据八峰崖石龛现存的实物认为,八峰崖石龛始于宋代;也有专家认为,八峰崖石龛始于元代。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时任甘肃省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张学云先生考察了八峰崖石龛,认为这尊站立的造像具有宋代风格。
2008年11月14号,甘肃省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晓峰来到了八峰崖。这是他第三次进入八峰崖石龛考察。
孙晓峰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系文博专业,曾受甘肃省文物局的委托,完成了陇南魏晋石窟的调查,对陇南市辖区的许多石窟都十分熟悉。
甘肃省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晓峰介绍:它坐得这个姿势有点像十二生肖俑的姿势,因为在古代墓葬里有一种生肖俑,它把十二生肖放进去,上面头可能不是个人头,是个十二生肖的头,鸡、狗、猪、马、龙,这种样子,大拇指这么翘起来。宋代造像它这个女性化都比较的严重,人它就像咱们传统这种瓜子脸,眼睛是吊眉,鼻子非常漂亮,它叫做旋转鼻,嘴就是小四瓣儿,就像中国古典美人那种神话故事,所以非常好认。不管它是佛也好,菩萨也好,它都呈一种女性化,这种倾向。
孙晓峰仔细考察了八峰崖的每一个石龛和石龛内的造像,最终认定八峰崖石龛现有的文物遗存都是元朝和明朝以后的。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晓峰介绍:从八峰崖我们现在看的情况来看,现存的塑像主要都是明清时期的一些造像,在个别造像身上多多少少有一点宋元造像的这种影响,但是由于缺乏进一步的证据,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判定。
但是,孙晓峰也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晓峰认为:像仙人崖石窟它是非常典型,也属于这种情况,它也是这种丹霞地貌,它最早开窟还是北魏开窟,但是大规模存在的东西是明清的东西。
孙晓峰提出的这个观点和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八峰崖石龛开凿时间始于魏晋是一致的。
《人民网·甘肃视窗》发布的文字认定:八峰崖石龛建于敦煌千佛洞,大同云岗石窟前后。西和县是陇南石窟造像胜地,南有八峰崖石龛,北有法镜寺石窟。这些精湛的石窟艺术告诉人们,西和是陇南佛教传播最早,也是石窟造像最早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