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峰崖石龛:扑朔迷离的历史悬案(5)
2010-02-04 15:28
西和县文化馆馆长蒲立还在大吉祥寺的遗址上发现了小础石和类似碌碡的石器,在破瓦烂砖中找到了用稀泥烧制的砖块。 这种稀泥烧制的砖块质地坚硬无
西和县文化馆馆长蒲立还在大吉祥寺的遗址上发现了小础石和类似碌碡的石器,在破瓦烂砖中找到了用稀泥烧制的砖块。
这种稀泥烧制的砖块质地坚硬无比,当地人称为“铁砖”。它们和甘肃省河西走廊阳关遗址上发现的汉代砖块完全一样,可以磨制砚台。
那么,是谁在西和县的偏远山区,修建了一座规模恢宏的寺庙呢?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北部,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的西汉水上游,气候温暖湿润,瑰丽的丹霞地貌和雄奇的崇山峻岭中,星罗棋布着多处历史文化遗迹。
八峰崖的东面,就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仇池山。南宋学者罗泌在《路史》中写道:“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仇夷就是仇池山。今年有学者论文认定,仇池山还是远古神话英雄刑天的葬首地。
仇池山和八峰崖的直线距离不过五公里。站在八峰崖上,可以看到仇池山上的建筑物。这些寺庙,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伏羲修建的庙宇。
仇池山,也是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氐族的发祥地之一。
仇池山孤立于悬崖之上,四面绝壁,地势险峻,只有一线羊肠小路连通山里山外。山上有清泉四季流淌,良田百顷,平坦肥沃,有土可以煮熬成盐。一旦战事来临,退可守全自保,攻可拓展疆土,困不死,攻不下,无疑是冷兵器时代最理想的兴霸称王之地。
西和县文化馆馆长蒲立介绍:仇池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现在,不用现代化武器,要说光靠人把它攻下是非常难的。
直到民国初年,当地人马尚智还利用仇池山的地理优势,啸聚同伙,占山为匪。1943年,地方政府收买了马尚智的干儿子,将其击毙,仇池山的匪患才从此绝迹。
东汉末年、魏晋时期,中国西部的战乱连年不息。西部氐族的一支——杨氏部落迁徙到山大沟深的仇池,凭借孤绝险要的地形定居下来。东晋初年,首领杨氏在陇南及周边地区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仇池国。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开凿洞窟,塑造佛像,成为皇帝倡导、全社会普遍崇尚的无量功德。地处甘肃和四川交界要冲的西和县,自然会受到这种大规模雕造佛像活动的影响。
仇池国王杨茂搜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被称为东方泥塑艺术馆的麦积山石窟壁画和榜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仇池国王杨茂搜捐资修造佛像的记录。
原陇南地区作家协会主席、西和县政协副主席黄英介绍:从麦积山78龛发现的这个壁画来看,它上边有“仇池镇写经僧供养十方佛”这样的字样。能够确证麦积山石窟在开凿造像的过程当中仇池国是参与过的。仇池镇是仇池国这三百多年历史里面的一段,这一段只有四十年的时间。
仇池国王杨茂搜能在150公里之外的天水麦积山开窟雕凿佛像,为何不在距离仇池山只有五公里的八峰崖天然石龛塑造佛像呢?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晓峰介绍:现有的资料因为不是很全,这个地方也没有做过考古发掘,或者更进一步、更系统的进行一些考古调查,但是,从这些现象再结合历史上的一些史料,我感觉在历史上仇池山与八峰崖应该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