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邵店村发现的这些陶器,其器形和图案与马家窑遗址的陶器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人们一直认为邵店村发现的这些陶器就是马家窑文化的一部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958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这里除了经常能看到类似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外,还在一些地方能看到一些古墙基的东西,初步断定这里应该是一处古遗址,当时就把这里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开始后,这些保护条令被当作“封资修”的保护伞给废弃了。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建龙:到了70年代,那个时候就是平田整地,平田整地呢当地对这个遗址破坏比较严重。
在平田整地过程中,许多文物被打破并毁坏掉,还有一些被村民拿回了家。
那么这个地方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了多少?遗址被损毁到了什么程度?这处遗址又是什么年代的呢?文物管理部门一直在关注着。“文革”刚刚结束,文物管理部门还没有完全恢复其行政职能,就派考古人员悄悄的下来走访调查。前面提到的那些被当地人称作“货郎”的就是文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在走访调查中他们发现,这里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捡到过一些陶盆陶罐,而且这些东西的分布远远大于最初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在村民家的房前屋后和山坡上又发现了新的东西。
原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岳邦湖:山上遗址也很丰富,它起码有地面的断层里有白灰面,这白灰面就代表一个房子的一个线索。而且这个白灰面呢和一般白灰面,这个不太一样,而且这个白灰面相当厚,而且很结实,这一看到我们这些东西,就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不单是墓葬区,而且有居住区。
这个情况立刻引起了甘肃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决定对邵店村进行一次全面复查。
在复查中工作人员又发现,不仅遗址面积远远超出最初划定的遗址面积,而且从收购来的陶器上看,这些陶器的造型和制作手法都与马家窑出土的陶器有所不同。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建龙:这样一来,就报请国家文物局,在这个地方抢救性的试掘。
在试掘中他们的推测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原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岳邦湖:不但东西多,而且这个古迹,这个遗址是比较丰富。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建龙:可以说在甘肃的考古发掘间是引起轰动的。紧接着就继续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
时光在一锹锹一铲铲中流逝,出土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多,遗址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七年后,当大地湾考古发掘成果面世时,立刻在中外考古界名声大振,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这里竟然是一处总面积有着275万平方米,在考古界实属罕见的大型古人类文化遗址。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处遗址经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的年代测定表明,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年代最早的距今大约在8000年前,晚点的在5000年前左右,整个遗址共分为五个时期,全部分布在清水河南岸。
一期遗存分布在靠近河边的平缓地带上,靠山面水,年代在8000年前至74000年前左右,二期遗存在一期的基础上向靠山的方向逐渐扩大,年代在6500年前至5900年间,三期遗存已经发展到了山脚下,年代在5900年至5600年间,四期遗存已经分布在了半山腰,形成了以大房子为中心相对开放式聚落格局,年代在5500年至4900年间,五期遗存没有继续向山上发展而是转向东南大约160万平方米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