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粤绣:光影和谐 “工”为“艺”所用

2009-10-10 10:14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佚名
粤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

粤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

粤绣技艺注意结合材料形质,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大类。真丝绒绣以蚕丝为绣材,表现力强,是历史最为悠久、技艺传承最为完整的粤绣品种;金银线绣的针法独具特色,有平绣、编绣、绕绣、凸绣、垫绣、贴花绣、织锦等七大类六十多种;珠绣属于粤绣的新品种,最近几十年才由粤绣艺人开发应用。

粤绣在广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潮绣在唐代就已出现于广东潮州地区,流传至明代已形成风格。它以龙凤、花卉、飞禽走兽、水族人物为题材,成品多充作日常用品、祭祀用品、欣赏用品、戏服装饰品等。其绣法可分为绣、垫、贴、拼、缀五种,针法有六角三叠踏针锦、垫棉过金针、双丁鳞、垫绣菊花畔鳞等两百多种。许多作品都综合运用了不同的绣法和针法,并有所创新,如潮绣代表作《九龙屏风》就运用了五大绣法,其中潮绣独有的钉金垫浮绣法使龙的形象栩栩如生。

粤绣工艺自成一家,它针法多变,针步均匀,能巧妙运用针法丝理表现物像的肌理。粤绣题材广泛,色彩丰富,注重光和影的和谐运用,同时还能做到“工”为“艺”用,对绣品的艺术效果十分重视。

(责任编辑:南山抚菊)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