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汉族】屯堡:朱元璋六百年前撒落的棋子(3)

2010-06-08 10:27
来源:中华遗产 作者:秩名
这里简直是个移民的世界。无论再僻远的村寨,你总可以找到来自五个以上省份的人家:江苏来的,江西来的,河南来的,湖北来的而提起怎样来的贵州,
这里简直是个移民的世界。无论再僻远的村寨,你总可以找到来自五个以上省份的人家:江苏来的,江西来的,河南来的,湖北来的……而提起怎样来的贵州,屯堡人一般往往会有两种答案:“调北征南”或“调北填南”。
 
“征南”和“填南”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当年朱元璋派来戍边的军人,一个是随后按明王朝当局者的意图出现的大规模“政策性”移民。
 
自明朝开始,除调集大量军队平定南方(俗称“调北征南”)而外,又从内地将破产的流民和平民,大批强迫迁往贵州等地(俗称“调北填南”)。迁入平民,亦划区定点授土垦殖,是为民屯。
 
屯堡:朱元璋六百年前撒落的棋子
明朝建立之初,经过长达20多年的战争,全国已是哀鸿遍野,人口下降,田园荒芜,很多昔日人丁兴旺的鱼米之乡成了无人居住的死寂一片。臣民的生存,决定着这个新兴王朝的存在,谁能避免又一轮的振臂一呼?
 
为恢复国家的经济活力,朱元璋开始推行民屯制度,鼓励百姓移民异乡,开垦荒芜的土地,移民采取“就宽乡”的方式,即由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移到经济滞后的地方,由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区向地广人稀的地区迁移。移民的数量,洪武朝有数字可考者为160余万人(实际可能达到300万),永乐朝35万人(实际可能达到60万人)。
 
军队屯田以西南及东北、西北“九边”地区为主。在西南,稳定云南边陲的最重要的天平就是贵州。那时,这里到处都是疟疾孳生的原始森林,人烟稀少,可耕土地十分充裕,属于典型的“宽乡”。20万屯军像楔子一样钉在这里,随后而来的大规模移民才使这里真正变得生机盎然。
 
除了军屯、民屯,为弥补军粮不足,明帝国还征集商人入驻贵州,建立商屯。
 
僻远的贵州就这样迎来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集团移民。来自江南腹地的先进文化伴随战场上的军事胜利,一下就冲进尚在半原始状态的贵州,汉族的比例也第一次超过其他民族,成为贵州人口的主体。
 
当年明军驻防的地方,被冠以“卫”、“所”、“屯”、“堡”、“关”、“旗”、“哨”一类极富军事色彩的新地名。当年军汉云集的军营,就是今日屯堡村寨的最早雏形。那些军事地名有很多一直沿用到今天。
 
说来也怪,一旦了解了屯堡的沿革,再看屯堡人时,心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尊敬。我们知道这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总想从那些汉子身上寻找当年的军人印记。但我们发现,表面上看,他们和普通的农家已无甚差别,只是骨子里依然保留着对祖上军旅武功的崇拜与自豪。
 
这种特殊的崇拜影响着屯堡人的生活方式。不止一位屯堡老人给我们提起一种已经消失的屯堡游戏—每逢过年,一些屯堡村寨的成年男子会按古例分成两军,相互对峙,并根据指挥者的统一命令,以石头向对方发起攻击。每次结束,都会有人负伤,但伤者不会因此心生怨气。
 
这种游戏,据说是为了提醒乡民不忘昔日的征战传统。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