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使命与亲情:读《祭十二郎文》札记

2009-10-09 14:39
来源:网络 作者:东商
韩文公这篇祭文自唐以来,几乎折服了所有的读书人。如果真有人有心试问,天下最感动人的祭文为谁,怕是非《祭十二郎文》莫属。 东商诵读是文已不知多少遍了,每读此文未尝不心

韩文公这篇祭文自唐以来,几乎折服了所有的读书人。如果真有人有心试问,天下最感动人的祭文为谁,怕是非《祭十二郎文》莫属。

东商诵读是文已不知多少遍了,每读此文未尝不心潮为之澎湃,情思为之牵动。韩文公没有用多么华丽的文彩,也没有用多么曲折离奇的故事。侄子不幸去世,把自己的伤痛记叙下来而已,如此平淡的故事,为什么会成为传诵千年的名文呢?

《大学》中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这是说,人在最无助的时侯,自己的亲人是自己最大的财富。韩文公的一生,“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如此宏大的抱负,但在现实中却是“跋前疐后,动辄得咎”,苏子说韩文公“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自己一日安于朝堂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由此可知,韩文公一生挫败多多,其所倚重的精神慰藉和亲情关爱来自他的骨肉至亲。韩文公少孤,惟兄嫂是依,与自己的侄儿韩老成一起长大。兄长去世后,韩家无以为靠。嫂子常指着他们二人说:“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真至成人,韩文公才明白这话在当时有多么的凄楚。

韩文公入仕之后,公务非常繁忙。与老成相见甚少。有道是,仁圣贤人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故有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之说。韩文公以宏扬儒学为己任,百忙中自是无瑕顾及亲情了。

与侄儿不能常见,但家书不曾有间,韩文公以为自己与侄儿“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但何曾想过老成因小病而一疾而没,早知如此,“虽万乘之公相”,韩文公也愿“不一日而辍”自己的老成侄儿!

我们不知老成到底小韩文公多少,但其去世时还不满四十岁。由此韩文公悲叹“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孔子的儿子早于其先逝,伯鱼公去世的时侯,孔子没有能够厚葬他,用孔子自己的话说,是“有棺而无椁”。在孔子人生的最后岁月中,他最心爱的弟子颜子死在孔子的前头。众弟子都看不下去了,齐声劝孔子不要伤心过度了,而孔子却说,他不为颜子伤心还为谁伤心呢?每读《论语》于斯,东商都是嘘唏不已。长者送少者,白发人送黑发人,且是其最甚亲甚爱之人,偏偏让孔子和韩文公都赶上了。

痛定思痛之后,韩文公把老成的儿子女儿招到了自己的身边,自此韩家亲人不再分离。韩文公招告老成的在天之灵:自己“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老成的儿子,韩文公的侄孙就是传说中那位大大有名的韩湘子来到了叔祖家。后来,韩文公以《谏佛骨表》获罪于宪宗,而被即日贬去潮州,湘子在风雪交加的时刻在蓝关追上了自己的叔祖。诗文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赢得了后人无限的赞颂,而“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更让人感念韩氏一家的血肉亲情。京师人士大多相信潮州蛮荒,就连其水边的瘴气也可夺人之命。在最危难的时刻,湘子的随护给了韩文公莫大的安慰。

东商今年二度去河南。春天的一次,在巩义,东商第一次见到了久闻传说而魂牵梦萦的,也是韩文公在文中说要与全家终老于斯的伊水,夏末秋初的一次,自洛阳邙山下,东商渡黄河到韩文公故里拜谒。伊水因贤相伊尹而得名,伊水与洛水交汇处是出河图洛书的地方。而伊水和洛水最终在洛阳并入黄河。当地人告诉我,河洛是块风水宝地,史上从未出过天灾水患。过去是书在中读到韩文公,现在能亲耳听到河洛的传说,看到实实在在的历史遗存。读书和游历能结合在一起,真是读书人莫大的福气。

(责任编辑:格物)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