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人的指点下,兴献王给这个孩子取名朱厚熜。兴献王曾有过四个孩子,但不幸的是,二个女儿和一个长子都在幼年夭折,朱厚熜是家中仅有的一个孩子。
所以,兴献王深信,这个孩子是元佑真人的转世,是神灵对自己的恩赐。
朱厚骢信道跟他的父亲有关系,他的父亲就信道,在湖北安陆被封为亲王,朱厚骢从小受他父亲影响,就相信道教,所以他把这种信仰就带到了后来他坐皇帝以后的宫廷,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安陆地处湖北的西南部。每年,兴献王都要携全家祭拜玄武神。自幼体弱多病,又是家里唯一的一个孩子,朱厚骢从小就被家人宠爱有加。为了保住这个孩子,兴献王每年都会带他祭拜玄武神。从小耳濡目染,朱厚骢对武当山玄武神有了一种天然的亲近。
明代,武当山一直被历代皇帝作为“皇室家庙”,并把武当玄武神作为“护国家神”来崇祀。自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以后,明代社会上自天子,下及庶人,莫不顶礼膜拜。此后,明皇室对玄天上帝的奉祀绵延不绝,未曾中断。绵延八百里的武当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呈现出二百多年的鼎盛局面。
武当山号称道教第一名山,它是中国道教的中心,而他小的时候就生活在这个附近,他的父亲又信奉道教,我想他如果崇奉道教的话,武当山在他的印象当中非常深的。
公元1521年5月,朱厚熜登上皇位,改年号为嘉靖。在祭祀玄武神的碑文中,嘉靖真情流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到明朝的国君,
他深信自己的成长一直是在玄武神的庇护之下。
正因为此,嘉靖三年,孤身面对满朝文武大臣责难的朱厚骢几乎没有迟疑,便选择了向玄武神求助。最终,“大礼仪”风波以嘉靖的胜利告终。
从风浪中走过的嘉靖大权在握,他开始考虑另一个困扰着历代君王的问题。明代帝王大都享年不久,子嗣艰难,这显然严重威胁着明王朝的长治久安。特别是他的堂兄正德皇帝三十一岁盛年无嗣驾崩,更给嘉靖投下了不祥的阴影。嘉靖五年,已经20岁的他仍然没有一个儿子。于是,他又一次想到了武当山的玄武神。
朱厚骢明白他是怎么来当皇帝的,就是因为他的堂兄没有子嗣,得以以外蕃入继做了皇帝。如果他也没有子嗣,面临的结果就跟他的堂兄一样,这对他来说是很恐怖的事情,因为别人也会要重立自己的体系,他辛辛苦苦去跟众臣争斗,去想尊本生父本生母,做大礼仪,这些所有的争斗就付之东流了,所以他希望自己是有很多的子嗣。
武当山紫霄宫坐落在群山奇峰之中,这里的道长擅长斋醮科仪,俗称“法事”。今天,观里有一场重要的法事。早课后,道长们开始做着各自的准备。
在道教信徒的心中,因为将与天神相交感应,所以必须素食清心,沐浴洁身。只有摈弃凡尘杂念,用虔诚之心奏出最美的乐曲,才能感动群神,降福消灾。
这一刻,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古老的曲调,在坛场内翩翩起舞,道人们仿似穿越时空,回到了数百年前的皇家道场。
公元1526年二月,武当山净乐宫举行了持续七昼夜的罗天大醮,这是道教最高级别的斋醮科仪。为求子嗣,嘉靖皇帝把最后的希望寄托给了神灵。史书记载,此后,嘉靖及其皇后、嫔妃在武当的求子大醮多达十次。
在等待中渡过七年后,嘉靖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大喜之下,他对玄武神的奉祀变得更加狂热,成为继永乐皇帝之后最为虔诚的崇奉者。他在位四十五年间,共为武当山下圣旨一百四十道,几乎每年都有三道圣旨抵达武当。朱厚熜也成为了大明王朝中为一座山下圣旨最多的帝王。
位于武当山金顶的灵官殿,大概最能体现明代皇帝对这座仙山的厚爱。站立在这里几百年的七座石碑,均为明朝历代帝王登基元年所立。从明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将玄武神奉为“护国家神”之后,每一位新皇帝即位都要遵守祖宗定制,遣官到武当山致祭玄武大帝,以告谢神灵。“佑我家邦”便是帝王们对玄武神表达的共同祈愿。从永乐到嘉靖的一百多年间,历代帝王为充实家庙,御赐武当神像、供器不计其数。
嘉靖特意为武当山铸造了莲花宝瓶。登基以来,他对武当的依赖与日俱增。而对于朝中事务,朱厚熜已渐入佳境。他像一位高明的驭手,坐在高高的驭座上,熟练地操纵着手里的缰绳和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