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江苏茅山】茅山福地 十万朝山(3)

2010-06-03 10:05
来源:中华遗产 作者:心斋
道教名山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茅山道长杨世华说:茅山每一寸土地下面都堆积着丰厚的历史,浸润着丰富的中
道教名山
 
茅山福地 十万朝山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茅山道长杨世华说:“茅山每一寸土地下面都堆积着丰厚的历史,浸润着丰富的中国道教文化;每一处建筑、每一个景点都折射、传递着悠久的历史信息。”
 
相传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辛氏时期,就有展上公在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修炼。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在玉晨观修炼,秦时李明真人在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修炼。西汉时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此修炼得道。西晋时女道人魏华存修道于茅山是见诸史籍记载的,她被尊为茅山宗的开山太师。东晋许谧、许父子曾在茅山修炼,并与杨羲合造《上清经》,创立了茅山上清派。后来得道的葛洪也在茅山抱朴峰上修炼并著书立说。晋末至宋、齐、梁时期,茅山修道者日众,比较著名的有马朗、马罕、陆修静、孙游岳、钱妙真、陶弘景等。
 
茅山道教是著名的三大符派之一,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道教茅山宗的摇篮,同时又是“三茅真君”筑庵修道的栖身之处所。历史上茅山高道辈出,《茅山志·序》对茅山的评价是“诏诰之隆,仙真之异,洞府之邃,坛之传,人物之伟,楼观之盛”。特别是刘宋时期,茅山作为当时都城金陵的后山,朝廷聚兵御敌、帝王掌山执教安民、官僚士族避世归隐、文人骚客抚琴弄墨、善男信女朝圣等无不聚集于此。在教理教义上,茅山宗创始人陶弘景主张敞开山门,兼修儒、释,以开放的姿态融汇众派以丰富自身。由于当地民众侍奉“三茅”之风盛行,故茅山道教形成了既尊“三清”又尊“三茅”的宗教信仰文化。
 
茅山的宫观道院曾以“甲天下”著称。自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建白鹤庙,南朝时建“曲林观”,至梁代时茅山已有知名道馆五十余处,精舍十多处。最鼎盛时,茅山道院多达257处,有房屋五千余间。太平天国时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宫五观”。三宫为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五观为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乾元观。
 
茅山道士
 
说到茅山道士,当然首先应该说一说“三茅真君”。
 
公元前82年,六十开外的陕西咸阳人茅盈来句曲山,在山中采药,济世救人,在洞中潜心修炼,得道成仙。元《茅山志》记载:有一天,王君接到仙书,朝见西王母,携茅盈同往,驾起双龙神车,飞往白玉龟山,在青琳宫见西王母。得道后,一次茅盈回乡对父亲说,我已受圣师符,无时不有天丁天兵在守护,千万不可打我。否则,三官大帝考察到了,将会受到惩戒。其父不解其意,正欲举手杖打茅盈,哪知手杖已摧折,段段飞扬,穿柱陷壁。后茅盈又将一位溺水之人掘地挖棺,三日能语,在世活了90岁。
 
茅山福地 十万朝山
凡人也可以通过修道成为神仙而长生不老,这使茅盈的两个兄弟皆视荣华富贵如敝屣,弃官不做,追寻茅盈,千里迢迢来到句曲山,最终都如愿以偿飞升上清。道教是一个多神结构的宗教,奉祀庞大的神团系统,在实际的朝觐中,那些颇显亲近的地方神灵,更加受到当地民众虔诚的膜拜,茅山供奉“三茅真君”就是一个例子。
 
其实道教来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茅山道士很有名,但一提起来,名声并不太好,好像有那么一点江湖骗子的味道。现在许多电影电视剧中常见到茅山道士蓄着胡须、裹着腿、穿着大襟大袖的道袍,如何如何地擒妖捉怪,如何如何地使用灵符咒语,神通广大得很。而鬼神崇拜、神仙信仰与方术及古代哲学确是道教前史上的主要思想内涵。道士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十分庞杂,有坛蘸、布道、符、禁咒、占卜、祈雨、圆梦、驱疫、祀神等。布起道来好像玄机无限,显得十分深奥莫测,让人摸不着边际。
 
茅山道士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娶妻生子。“茅山道教是正一道符派,茅山是正一派道教的主要道场。”茅山道士郑治平说,“道教分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系统。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宫观内过丛林生活,不食荤,重内丹修炼,不尚符,主张性命双修,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正一派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荤,以行符为主要特征,比如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等。”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