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大河之民:从远古走来的中原文化(3)

2009-07-30 10:02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佚名
固始陈集乡的陈元光家祠,正堂上方“威震闽越”异常醒目,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入闽的传奇,至今还为海外寻根者津津乐道。陈元光评定叛乱,在泉州

固始陈集乡的陈元光家祠,正堂上方“威震闽越”异常醒目,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入闽的传奇,至今还为海外寻根者津津乐道。陈元光评定叛乱,在泉州、潮州建州设县,开发漳州,陈元光因此被闽粤人尊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对老兵老将实行了奖励退役的政策,并提倡与当地土著妇女结合。使得陈元光及其部属的后裔成为当时闽粤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居民。当年,陈元光及其部属的后裔都以唐朝军人为荣,自称为唐人,当这些后裔们再次从漳州等地移民到台湾、东南亚和欧美各地时,大都延续了唐人这一称呼,这也是海外唐人街的由来。

安史之乱引发的中原移民潮,尚未完全消退,黄巢发动了一场波及全国时间长达九年的农民战争,中原人再一次踏上了南迁的道路。在此期间,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三人领乡民义军5000余人,经南昌、赣州进入福建,攻陷长汀、漳州等地。

张新斌(河南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他们也是我们的光州固始人,就是我们现在的河南固始县,他们当时带领所谓的固始籍以及固始周边的中原士民,在当时中原内乱的时候,在福建地区,建立了五代十国之一的闽国,这个闽国,在当时中原动乱的时候,福建地区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和和平的环境,把中原像科举制,非常先进的这些制度、典章、文化带过去,对整个福建地区到明清时候成为一个文化之乡,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那么,王潮、王审知以及随他而去的这些中原士民,包括固始籍的士民,那么这两批,按照我们的研究大概有64、65个姓氏,这些姓氏基本上奠定了福建和台湾姓氏的格局。这些人基本上都号称所谓中原的我们光州的固始籍的他们的后代。

如果说唐中叶陈元光,以及唐末王审知时期的迁徙带有一定的主动性,那么,宋靖康之难导致的中原大迁徙,又是一次因战乱而致的惨烈一幕。

五百人为一队,虏以数十骑驱之,如驱羊豕(shi),京师人不能徒走远涉,稍不前,即敲杀。遗骸蔽野。

——《汴都记》

金人入宋,除掠夺财物外,还大肆掠夺中原的汉人,强行迁往漠北,仅靖康三年三月,中原百姓被迫迁徙者达15万之多,更大规模的迁徙发生在高宗赵构南渡之后,时间长达100多年之久。中原族群大量涌入江南、江西、福建三地,以及两湖、岭南等地。

谢钧祥(河南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所所长):随着赵构的逃亡,开封基本上是倾城出动,各行各业、士农工商、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庶民百姓,统统跟着北宋的这些望族,盲目地跟着他们跑。宋高宗赵构逃到商丘,老百姓就跟着他跑到商丘。他跑过江去,到镇江,老百姓就跟到镇江,最后他落脚到杭州,老百姓就落脚到杭州。所以,杭州现在很多传统的名吃、名市,像王麻子剪刀,还有那个什么卖羊血的、卖猪脑子的,还有绒线铺,统统都是从河南开封迁过去的,它杭州的很多名吃都是从河南迁过去的。因此这一次,北宋靖康年间的这一次大迁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迁徙。

荜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

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

——清●黄遵宪

在历次中原移民大迁徙中,伴随着灾难和创痛,竟开出客家文化这朵奇葩。赣南、闽西、粤东,中原先民一次又一次的踏上这片土地,为躲避战乱,以及防范当地土著的侵袭,他们用来自于中原的技术,建起了这一座又一座的高宅大院,客家围屋或者客家土楼,来自中原的先民们,遥望中原故土,固守在这高墙大院内。他们自己是客人,是客家,他们是客家人。

张宇(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我到福建客家农村考察过,我觉得特别吃惊的是,到那里我才见到了真正的河南人,他那种风俗,就是生养死葬。作家考核这个文化跟别人不一样,我不管很多具体的这种证据,我光看是人怎么对待生养死葬的态度和他的形式,我觉得一下就打通了。我从民间不识字的老太太的身上,她怎么哭,人死了怎么哭怎么缅怀、怎么纪念,生了孩子怎么高兴,表现形式,完全跟河南农村一模一样,惊人的相似。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在漫长的迁徙中,客家人始终坚守着中原汉文化。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客家人顽强地沿用中原方言,并吸收、融汇当地土语,形成了保持中原音韵而又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客家方言。这是战乱的意外。

客家人用建筑的躯壳将以姓氏为中心的宗族血缘关系,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那些失传已久的中原遗风,在客家的围屋里被重新发现了。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