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宁波前童古镇】凝固时间的画廊(3)

2009-11-21 10:1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一笑倾城
厅内立有一块清道光三年的“祖训碑”,是前童先祖教育后代要“耕读传家”、“奉礼完课”的族训。西厢角楼的四柱呈八字形散开,上小下大,四角还有

厅内立有一块清道光三年的“祖训碑”,是前童先祖教育后代要“耕读传家”、“奉礼完课”的族训。西厢角楼的四柱呈八字形散开,上小下大,四角还有下垂的档风板(滴水板),吸收了明代皇城的建筑风格,被专家赞为国内罕见的构造。西厢曾辟为方孝孺祠。古时宗祠是全族聚会、祭祀和庆典等活动的场所;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六区(宁波)专署的所在地。

石镜精舍

初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方孝孺曾在此二次讲学,著书立说,传世的《逊志斋集》大部分篇章,都是当年“石镜精舍”的学生偷藏下来,续补成卷的。“石镜精舍”在历史上有它的殊勋,已被编入《中国教育辞典》。光绪《宁海县志》曰:“授徒石镜精舍,若欲终身”。方孝孺曾写诗描述道:“雄谈为绝倒,空谷腾欢声”,“高斋在深谷,侧径防险行。幽兰霭北牖,修竹罗前盈”。历代文人名士对此有诸多题咏,如明代万历年间的状元扬守勤,清代翰林大学者俞曲园,兵部总事葛永棠等。

民俗博物馆

本为童保暄叔父之宅。解放后改为粮仓,现在是第一个村级自筹资金的省级民俗博物馆。民居山墙为当地特别醒目的观音大兜。分为室外和室内展品二部分展区,小院内山花烂漫,墙角布置了四季的农具系列,有水磨草房、硕大的石碾轮、稻桶、梨、铧等生产农具,堪称荟萃了浙东南古州地区农业文化的精品。室内布置了家具系列、服装系列、灯具系列和陶罐、打火石、烟灯等日常用具系列和缝纫造织工具系列等,共计500件。展现了这一地区从古老向近现代发展的农村文明史。

精美的石花窗

前童古镇几乎每座古建筑中都有形态各异的石花窗。这些石花窗均为粉红色,是一种叫做茶盘石的材料建造而成。石花窗的造型自由活泼,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宝瓶、蝙蝠、寿字、万字、花卉瓜果、祥龙、鲤鱼等组成装饰图案,可组成也可独立,位于沿街墙面。二是在山墙上作为窗户的花栏杆,尺度较小,却很细腻,内容有“状元及第”、“五福临们”等内容,文字雕刻出现的比较多。第三种是花栏杆和花石窗在山墙上有组织的对位布局,文字和雕刻内容相辅相成,如石花窗上的“刘海戏金蟾”、“双龙抢珠”、“香草龙”等等,异彩纷呈。二百余扇,没有一幅雷同,堪称一绝。

古老的元宵灯会

自明代中叶以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一以后,前童的大街小巷,就会热闹起来,还有邻近的栅下、下叶等村的田户都从四面八方出集拢来,锣声鼓声,响彻云霄,传遍山野田园。这是前童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童濠,俗称“濠公老爷”。因为古代的前童水利条件极差,年成的丰收,常常取决于天时。濠公一马当先,顷己所有,带领乡亲历尽艰辛,终于在白溪流中堵砩引水,灌入百渠千沟,包括古镇的“八卦水系”,都源自这项工程。后来,前童人就以户为单位分成若干护砩养渠小组,一年一轮换,直至今日。元宵纪念濠公的活动,也一直传了下来。

到了正月十四、十五两天,纪念活动进入高潮。四邻八乡的人们的人们携新带友,潮涌而至,争睹为快。古亭台闻、狮舞龙舞,互相交融,由龙旗引导,一路上鼓乐齐鸣,炮声震天,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万人空巷,长达数里的队伍浩浩荡荡走街过户、绕村跨溪,有条不紊;夜间,用硝磺、木炭等自制而成的铳花筒(类似于今天的焰火),搬上高棚施放,色彩缤纷,别具一格。完好的节日活动仪式,生动地展示了前童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独特的地方小吃

前童有很多特色食品:如豆腐,前童豆腐香味沁人心脾,行销四方,堪称一绝。由于前童水好,加上传统的手工工艺,前童豆腐以本地优质早豆和着井水浸泡,磨制成浆后,用盐卤点入,将凝成物放入豆腐箱内,自然沥干后,其肉质嫩白坚韧,脆而不碎,清口香润。具有鲜、嫩、白、爽、香、滑的鲜明特色,无论是红烧、清炖还是油煎、凉拌均有与众不同的风味。金黄灿烂的空心腐,长圆形、中空、四面鼓起,撒上椒盐,回味无穷。还有薄如纸张的豆腐皮、块肥白嫩的大豆腐、烟熏豆腐、五香豆腐、豆腐包、豆腐泡、大鱼头豆腐汤等等,单是豆腐就完全能做起色香味俱全的豆腐家宴。

麦糊头,将小麦粉调成浆糊状,用文火将锅烧红,在其上摊成麦饼样子,上面铺上猪油、鸡蛋、葱花等,趁热即食,清香酥脆,美味无比;

麻糍,把经过浸泡的糯米磨成粉蒸熟,放在石臼中捣糊,取出压扁,切成手掌大小,即可食用,一般用于过年过节,请女婿做寿等重要场合。品种主要有糯米麻糍、菁麻糍、乌饭麻糍等几大类;

麦饼,用小麦粉制成,取鹅蛋大小的面团,里面裹以虾皮、肉糊、芝麻、苔菜、葱蒜等,用擀薄,放在红锅里烙熟,外脆里嫩,入口留香。这种饼携带方便,便于保存,也是非常好的自备食品;

汤包,用小麦粉擀成薄皮,切成五、六厘米见方,裹以馅子。馅以黄豆、精肉、虾米、冬笋等组成,或蒸或煮,入口后满口香。

(责任编辑:南山抚菊)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