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雅致优美的汕尾稀剧

2009-12-30 11:3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钟训成
汕尾三个稀有剧种正字、西秦、白字戏经过数百年历史的磨砺,达到至柔至刚、雅致优美的境地,成就了稀有剧种的鲜明特色。

做工精细至柔至刚

自远古开始,汕尾便有先民居住。到秦汉、南宋等时期,这里曾迎来由中原南迁而来的居民。他们携来了中原、西北文化,也带来了佛道文化,并与这里的原始居民一起,创造着这里的文明,锲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再加上这里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古今相承、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形成了这里古朴、纯真、正义、善良、大度的文化基碉,孕育产生了闪烁着令人注目的光辉的民间文化。汕尾三个稀有剧种正字、西秦、白字戏经过数百年历史的磨砺,达到至柔至刚、雅致优美的境地,成就了稀有剧种的鲜明特色。武戏,古朴豪放,气势恢弘。那激越的大唢呐、号角声,那激烈的“火炮锣鼓”声,那功架优美、枪法刚劲的南派武打套路,较好地再现了古战场上千军万马鏖战厮杀的惨烈场面。文戏,细腻雅致,声情并茂。那别具一格的唱腔,那足不踢裙的台步,那潇洒自如的水袖,以及独特的扇子功、须功、水发功、帽翅功、翎子功等,再现了古代宫廷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真实面貌。

汕尾三个稀有剧种,从来是名伶辈出,薪火相传。早期有林妈章的“活吕布”、陈呀的“活张飞”等;中期有孙禄的“活刘备”、林友平的“活曹操”、陈宝寿的“活张春郎”、唐托的“活刘锡”、叶本南的“活王金真”、罗振标的“活高怀德”等;后期有严木田的“活罗成”,何循禧的“活况钟”,徐海辉的“活五辛”等等。他们都是戏曲舞台上巧思如泉的先辈,他们的奋进足迹,激励着来者。

声腔丰富旋律优美

“音乐是戏剧的灵魂”,也是剧种的特色。汕尾三个稀有剧种的吹打乐,是我省四大乐系之一。加上丰富多彩的笛套、曲牌、弦诗等,对表演各种场面、刻划各种人物的烘托绰绰有余。单就声腔而言,三个剧种各具特点:正字戏雍容华贵;西秦戏古雅动听;白字戏清丽委婉……令观众如痴如醉。

汕尾稀剧

这三个稀有剧种在各种政治风云和时代风雨的冲刷下得以流传至今,与其丰富优美的声腔不无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汕尾三个稀有剧种多次赴港演出。每次演出,观众一听到海陆丰的吹打乐和韵味十足的正字、西秦、白字戏声腔,顿时台下就沸腾起来。不少港胞对乡音妙韵大加赞赏,称不愧是戏曲百花园里别具一格的南国奇葩。

曾经的辉煌,抢救的艰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的像浪花,稍纵即逝;有的像浪涛,经久不息。汕尾的三个稀有剧种,正像经久不息的波涛,奔涌几百年,并铸造着辉煌。

早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南下劳军路过海丰时,要求看正字戏《百日缘》和西秦戏《重台别》。陈宝寿在《百日缘》中饰董永。演出中,他的高标逸韵,使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风英折服,上台向其讨教。《重台别》的演技也让她赞赏有加。此前,即1954年,《百日缘》在广东省戏曲汇报演出中,陈宝寿和饰七姐的蔡十二就双双获特别奖。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