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起于何时,查无史料。但据《平阳县志》载,宋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云:“夕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唱蔡中郎。”这说明宋时鼓词就已盛行。
温州鼓词有唱有说,以唱为主。鼓词的基本曲调有慢板、流水、紧板等几十个板式。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唱韵很讲究押韵自然,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在题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小说,其中以表现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爱情故事居多。
在平阳县城,问起“唱词多”,稍有岁数的人都能和你说上几句。这个“唱词多”就是去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温州鼓词老艺人方克多——温州民间的鼓词四大名师(阮世池、丁凌生、陈志雄、方克多)中最年轻的一位,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曲艺协会副主席、平阳曲艺协会主席。曾获得省曲艺会演一等奖、全国曲艺会演一等奖。
方克多出生在木匠家庭,从小迷恋上了拉二胡,天赐的嗓音和表演天赋,为他走上民间曲艺之路打下基础。1955年他高小毕业时,才14岁就选择拜师学艺,拜苏方足老艺人为师,三年间,学会《孟丽君》、《宏碧缘》、《描金凤》、《三请樊梨花》、《蝴蝶杯》、《节孝文》、《十二红》等几十部鼓词。
“那时,我每天都会在自家阁楼上苦练唱词”,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只要他的牛筋琴一敲响,隔壁邻居就会闻声而来,把他的阁楼挤得满满当当,一传十、十传百,方克多很快就成了村里的明星。1956年夏季的一天,父亲邀来亲朋好友,在自家的院子里搭起了临时舞台,那天晚上,院子里挤满了人,都是慕名而来的村民。那天,是他平生第一次登台亮相,他唱的是《蝴蝶杯》。演出结束后,方克多收到了6角2分钱,这是听众们你一分我二分凑的。第一次登台演出,就有“不错”的收入,让方克多欣喜万分。
1960年方克多应征入伍,在部队里他也没有闲着,一根筷子一个脸盆就可以唱起鼓词自娱自乐。在部队的4年间,他接触了话剧、相声等各种艺术表演形式,这也为他以后的鼓词表演注入了多元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