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赵国名将李牧:匈奴克星,步兵克骑兵作战的先驱(二)

2009-07-13 15:4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技安
王翦和李牧同是战国末期最优秀的将领,两人势均力敌。

赵之重臣

雁门关一战,不仅给赵国北方边境赢得了长达几十年的和平,也有力地配合了赵国国内政治形式的发展和军事斗争的胜利。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每一个胜利背后,无不包含着李牧的贡献。然而,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冲昏了赵国统治者的头脑。公元前260年,赵国统治者在胜利在望的形式下,听信敌方的谗言,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久经沙场的老将廉颇,使得赵国四十万军队被秦军活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赵国元气大伤,成为赵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长平之战不久,赵奢、蔺相如相继去世,被剥夺了兵权的廉颇也因不堪忍受猜疑而客居魏国,这样,李牧就成了赵国唯一可以倚重的力量。公元前246年,李牧奉调回朝,被任命为相国。此时的赵国尚未从长平之战的失败中恢复元气,和平是举国上下共同的愿望。武将出身的李牧脱下战袍,以赵国使节的身份出使秦国。他殚精竭虑、左右斡旋,终于不负众望,不仅与秦国订立了休战的盟约,还从秦国接回了赵国的质子。

位于河南省渑池县的秦赵会盟台。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公元前279年,秦王请赵王到秦地渑池相会。赵王害怕被扣留,不想去,大将军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而更显软弱。于是,由蔺相如陪同,李牧带兵五千护送赵王赴会。

虽然人们熟知的李牧是边防名将,但是他时常被调回朝中,甚至还做过相国这种文职官员。

公元前233年,日益强大的秦国撕毁与李牧签署的和平盟约,东出太行山,攻占赤丽、宜安(今河北省蒿城市西南),赵军十余万大军在秦军摧枯拉朽修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秦国军队势如破竹,矛头直指赵国国都邯郸。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李牧再次受命于危难之中,率大军由雁门关紧急南下阻击秦军。

出任大将军的李牧首先避开秦军的锋芒,在宜安外围安营扎寨,仍然采用对付匈奴的固有战略,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日夜练兵,拒不出战,力争在僵持中寻找最佳战机。对于李牧的威名,秦将桓齮(yǐ)当然如雷贯耳。但是对于李牧的战法,桓齮显然比较陌生。不过,李牧的战法与长平之战初期廉颇的战法相当一致。在长平之战初期,正是廉颇的拒不出战,大挫秦国名将王龁(hé)的锐气,才使得长平之战的初期,秦军的锋芒被消磨殆尽。熟知战法的桓齮知道,如果劳师远政的秦军与本土防御的赵军长期对峙,自然对秦军不利。为此,桓齮绕开李牧的防守军队,率精兵奔袭肥下(今河北晋州西)。在桓齮的算计里,赵国已经连续丢了两个城池,不可能容忍再失一城,秦军对肥下的进攻,必然诱导李牧前往解围,而就在李牧解救肥下的过程中,予以迎头痛击。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