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郡李氏的开基始祖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他北定大漠,南抗强秦,一生未尝败绩,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一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下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贸》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
不过对于李牧之死,《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是有出入的。根据《战国策》记载,李牧谋反的罪名基本“属实”,而且早有“先兆”,理由是赵王向他敬酒的时候手持“匕首”,意欲行刺。这个说法是否属实,今天已很难考证。不过,赵王显然是以此为由要处决李牧,但是考虑到李牧对赵国的贡献,赵王赐李牧自杀。李牧在试图证明自己清白无效后,北向而拜,自感不能死于宫中,直到出宫才取出宝剑。李牧在战斗中右手曾经受伤,以至于李牧不能拔剑自刎,而只能口含利剑,以剑撞柱而亡。
连环画《李牧之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出版,王星北改编,钱贵荪绘画。
无论李牧缘何被戕,他是赵国的功臣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战功卓著,李牧被封为武安君,封地在武安,即今天的河北省武安市。应该是获封武安君之后,李牧举家定居武安。李牧虽然被赵王迁无辜戕害,但是李牧的家人却并未受到牵连。秦国统一六国后,李牧的家人一部分被前往咸阳附近,另外一部分仍然在武安繁衍生息,形成望族。
武安初属邯郸郡。西汉时期,邯郸郡的主要辖区被更改为赵国,东汉末年,赵国曾被更名为赵郡。在李牧的后代繁衍成为巨族大户之后,这一支李姓被称为“赵郡李氏”,李牧则被尊为赵郡李氏的开基始祖。
(责任编辑:沧海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