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赵国“军魂”廉颇:叱咤风云何其勇,负荆请罪何其壮(二)

2009-07-13 16:2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听涛楚隐
在廉颇看来,蔺相如不给秦玉璧,又能令秦理亏而无言,无所行动,这才真正是不辱使命。

(二)廉蔺交欢 百战百胜

赵惠文王初,齐与秦各为东西方霸主。秦国欲东进,三晋当其冲要,而韩、魏削弱,惟赵独大。为扫除障碍,秦国加紧攻赵,但遭到已成为赵国首将的廉颇的顽强抵抗,占不到什么便宜。

秦国被迫改变策略,决定暂时联合赵国,优先打击齐国。于是,秦赵两国于公元前285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相会讲和,决定帮助志在报仇的燕国讨伐骄横的齐湣王。

公元前286年,赵、秦、燕、韩、魏联兵伐齐,齐湣王败死,廉颇率10万赵军力取齐国重镇昔阳(今河北晋县西北)。前283年,廉颇再次伐齐,长驱深入齐境七百里,攻取战略要地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齐国从此再无力威胁赵国。廉颇班师回朝,被拜为上卿。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四方,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秦国立即提出用十五城来换。赵国答应易璧,等于自甘屈服;如不答应,秦国就可以借口出兵侵赵。赵王召大将军廉颇等商量对策。廉颇十分清楚秦国的政治阴谋,经过权衡之后,他建议委派智勇双全之人出使秦国,通过外交斗争以求和平解决,争取化被动为主动。但是谁可以出使呢?这时,宦者令缪贤适时推荐了蔺相如。

蔺相如手持和氏璧,廷斥秦王

秦国历来贪暴无信,蔺相如出使前做好了周密的考虑、充分的准备和明确的斗争目的,所以能够做到随机应变,争取主动。秦王在离宫中的章台接见蔺相如,传璧以示美人及左右,没有举行隆重的接见礼,完全暴露了无意偿赵城的企图。蔺相如当机立断,他机智地诓回和氏璧,并以身死玉碎威慑秦国君臣,迫使秦王不得不“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装出一副真想偿还赵城的样子。这种无可奈何的表演,不管其真意如何,本身就宣告了秦王政治阴谋的失败。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