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凤冠之迷:契丹千年女尸,到底是公主还是撒满?(3)(2)

2009-04-17 15: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吐尔基山墓主人身上不同部位的样本,被送进实验室。实验人员将根据塔拉的要求,分别测定死者的指骨,椎骨,肋骨,和一段头发中水银的含量。 塔拉

吐尔基山墓主人身上不同部位的样本,被送进实验室。实验人员将根据塔拉的要求,分别测定死者的指骨,椎骨,肋骨,和一段头发中水银的含量。

塔拉想通过实验检测,了解水银到底是致人死命的,还是用来防腐的。这样,他就可以决定,是继续沿着阿保机公主的假设推进墓主人身份的求证,还是另辟蹊径。水银含量的检测实验,能否得出准确的答案?

当样本溶液被注入检测仪器后,数据随之而出。三份骨头样本中水银的含量大大超出了正常范围。墓主人头发中水银的含量最高,竟然是骨头样本的三倍。

专家认为,这样高含量的水银足以之人死命。但针对吐尔基山的墓主人却不能草率认定水银就是杀人真凶。

因为有一种情况不能不考虑,死者和水银是长期处在一个密闭的环境里,一千多年来,水银会不断蒸发。死者骨头和头发中的水银,很可能是在这期间一点点渗透进去的。

而且,从头发的水银含量高出骨头样本的三倍这个事实来看,正是因为头发的表面积大,吸收的水银才会更多。

另外,专家还从中毒学的角度分析,当人被灌进大量的水银后,很快就会死亡。血液还来不及将水银带到头发中,如果立刻检测,在死者的头发里,是很难化验出水银的。

中毒实验无法确认水银是死者生前吞服的,还是死后被灌进去的。那么水银防腐的可能性是不是依然存在?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巴林左旗,距离祖陵山不远的地方,有这样一座契丹人留下的石头房子。传说,当年契丹王朝的第一位皇帝耶律阿保机死后,他的尸体曾在这里停放了整整五年。因为契丹人是在人死后才开始为他建造墓穴的。

在王朝早期,契丹人还没有形成用面具和网衣来保护尸体的习俗,那时也许真的会用水银来防止尸体腐烂。由于目前不能打开阿保机的陵墓,得到更多关于水银的说法,一切只能是推测。

到目前为止,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能够排除水银是防腐的可能性。那么墓主人的死亡就有可能是正常的。所以,塔拉认为,吐尔基山墓主人是阿保机公主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根据辽史的记载,阿保机的公主是因病死亡。为此,塔拉立刻和人类学专家取得了联系,他要对死者的骨骼进行体质人类学鉴定。如果能够找到死者生前患病的证据,墓主人的身份和阿保机公主就有了相当接近的地方。

墓主人的重要骨骼和头骨被装进保温箱。塔拉亲自驾车,来到位于长春市的吉林大学。

朱弘教授是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主任,土尔基山墓主人的骨骸被交到他的手中。

朱弘教授的调查从死者的椎骨开始了。

在显微镜下,一些当初没有发现的细节被放大了出来。这是些小小的骨质突起,朱弘教授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留下来等待结果的内蒙古考古人员小张。

朱弘说:“就是因为,她的这个椎骨椎体的上下两个圆,这个边缘已经完全形成,很锐利。并且出现了骨刺。”

这个鉴定,证明墓主人生前患有严重的腰椎疾病。这恰恰和阿保机公主因病而亡的记载吻合。

然而当初,人们通过X光机,认为死者的年龄不到20岁。这样的年龄不太可能患有严重的腰椎疾病。

朱弘认为,从她的两侧的耻骨联合面的形态变化来看,它的边缘已经完全形成,而且中央已经开始往下凹陷。那么这样的特征可以明确地说明,她的年龄应该是从30岁到35岁之间。

虽然朱弘教授的判断,令考古人员意外,但墓主人35岁左右的年龄似乎更接近因病而亡的阿保机公主。

在古老的年代,一个年近40岁身患疾病的女人,她的死亡也就不那么离奇了。

通过朱教授的努力,塔拉对土尔基山墓主人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她很有可能是因病死亡,塔拉感觉,离最终的结果似乎越来越近了。

这时,塔拉又掌握了一些阿保机公主身世的细节。

王大方说:“这个记载就是说她无子而终。”

塔拉找来墓中出土的一对纯金杯子。在显微镜下这只金杯上的图案紧紧地吸引了塔拉。这是一组求子图,表达了墓主人对生育的期盼。

也许吐尔基山的墓主人和阿保机公主一样,都是无子而终。所以才钟爱这样的图案。

此外,塔拉还注意到,辽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耶律阿保机的皇后是西域人。

王大方说:“太祖的皇后叫述律后,述律后本身就是一个西域人。她在嫁到契丹本部之后,她带来了大量的西域文化。”

一个有着西域血统的公主,她的随葬品中应该显示出特殊的风情。

在土尔基山出土的随葬品中有这样一只玻璃杯,它曾让塔拉过目难忘。

塔拉说:“这件玻璃器不是我们的,也不是契丹人的,也不是中原的。”

它是从西域过来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