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偃师商城——商朝第一王都

2009-05-16 12:0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偃师商城遗址,给人的印象不是那么神秘,它就在偃师市城区的西出入口,紧挨着310国道,过客至此,只要乐意,走上几步路就可以看到遗址了。 自1983年这个遗址被发现以来

偃师商城遗址,给人的印象不是那么神秘,它就在偃师市城区的西出入口,紧挨着310国道,过客至此,只要乐意,走上几步路就可以看到遗址了。

自1983年这个遗址被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在22年间进行了持续性的发掘和研究。大幕徐徐拉开,古遗址神秘的身影逐渐显现。它就像在吊人胃口一样,不愿和盘托出所有的宝贝。今天发现一个宫殿,明天发现一个“游泳池”,后天还会有一个金渔钩在那儿等着。

所以,偃师商城颇耐品味,上百名考古工作者和几十名考古专家都写了相关论文。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对同一处遗址进行深入解读,使其在河洛文化这部书中显得很重要,好像每一页都写满了眉批和集注。

“尸乡”与“西亳”

商王朝的结局很悲惨——武王伐纣,所向披靡,牧野大战,血流漂杵,商纣王的军队不堪一击,一部分兵士干脆阵前倒戈,掉转“枪口”要送商纣王上西天。商纣王无奈,只好自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尽管是在朝歌,但偃师商城作为商代的一个都邑,一定看到了商王朝毁灭前夕的可怕场景。

商城遗址所在地,过去曾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做“尸乡沟”。这个名字听着不雅,看起来也不舒服,当初咋会取这样一个名字呢?到附近的村庄打听了一下,只有几位老者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说是田横自杀于此,故曰尸乡。后来查了查《辞源》,那上面写得很明白:“尸乡,也称西亳,商三亳之一。”后来觉得不太对劲儿,因为《史记》、《汉书》上明明写着:“田横乘传诣洛阳,至尸乡……”说明田横来到这里以前,“尸乡”的称谓已经存在了。

可是,《辞源》中说“尸乡”也称“西亳”,算是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信息。因为“亳”这个字,看起来怪怪的,容易与“毫”混淆,但它却是商民聚居的浮标和旗帜,全国有很多带“亳”的地名,都与商民的聚居有关。

有人考据出“亳”的原意是“高”和“京”的意思。夏商周三代的都城,叫法各不相同。夏曰邑,商曰亳,周曰京。亳,可理解为商民之京城、宗庙或者盟地所在地。而偃师的这个“亳”,史书上称为“西亳”。“汤居西亳”,说的是商汤灭夏后建都西亳,并居住在这里。

发现与发掘

由于这处遗址离洛阳比较近,所以记者多次到过偃师商城遗址,多次接触过进驻这里的考古专家。其中最熟悉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杜金鹏,他对偃师商城的研究,差不多有20年了。

杜金鹏是山东莱州市人,但他经常说偃师是他的第二故乡。他1982年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领导当年便派他来到偃师,进驻二里头遗址参加考古发掘。

关于偃师商城,中央电视台第四、第十频道不知采访过他多少次了。重复的话,他已经说了无数遍。这次一见面,他便递给我一本书,书名为《偃师商城初探》,他写的,厚厚的一本,2003年出版。他在《自序》中这样写道:“1983年,偃师商城被发现的时候,我正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参加考古发掘。那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两支考古队,同时在偃师的土地上开展考古工作。一支是我所在的二里头队,另一支是汉魏洛阳故城队。虽然同属一个研究所,但两支队伍之间很少来往,各忙各的工作,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工作情况。”

“忽然有一天,我们得到消息,汉魏洛阳故城队正在偃师县城的西面进行发掘,挖出的土堆很高。由此,我才知道了一个惊人的信息:汉魏洛阳故城队在配合首阳山电厂选址而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了一座掩埋于地下的古代城址!”

“那时候,我是‘二里头遗址西亳说’的坚定支持者,认为夏、商文化分界应在二里头二期、三期之间,我就是带着这种思维定势去观察偃师商城的。”

“可是后来我参与了偃师商城的考古发掘,在接触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并作了一番认真思考之后,我放弃了夏商文化分界于二里头二期、三期之间的观点……”

放弃,对于一个考古工作者来说,就是否定过去的有关论断,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杜金鹏做到了,他是认真的,因为他发现了迷雾,并隐约看到了迷雾后面的东西。

疑问与困惑

杜金鹏隐约看到了商代早期的一座都邑,看到了洞开的城门和往来的马车,看到了商民移动的身影,但他不敢断定,只是一种预感。他苦苦思索着:这个遗址到底是什么性质?他的同伴们也在思考,希望尽快解开这个谜。

1996年,偃师商城被列为我国考古研究所的重点工地,当年夏天,杜金鹏开始主持偃师商城考古的全面工作。1998年和1999年,上级共拨款40万元用于偃师商城的考古发掘。那时主攻的目标是:商汤灭夏后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在哪里?夏商之间的界标在哪里?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