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发现郑州商城:惊世骇俗的王者之都(五)

2009-09-30 10:26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在中国历史上延绵近600年的商朝立国之地河南郑州,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尘封于历史之中。这一惊世骇俗的发现,是怎样让3600前年的王者之都得以显身?

2009年3月29日,在商都郑州辖区内的新郑黄帝故里,伴着庄严肃穆的礼炮声,来自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89个华人华侨商会、社团组织和12个姓氏宗亲会、同乡会的2万余名炎黄子孙,在这里隆重举行黄帝祭祖大典。同祖同宗、同根同源的浓浓亲情在深邃悠远、雄浑大气的《黄帝颂》音乐声中骤然升华。

“故乡啊,我们回来了,回到了您的怀抱!”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唤,深深震撼着全世界1.2亿客家人的心灵。

在中国渊源流淌的历史长河中,移民现象始终与之相伴同行,客家人便是这无数次移民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遍及全球,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然而客家民系自诞生之日起,便被包围在团团迷雾中,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客家”一词是“河洛”的音变。客家,是相对于当地原居民而言,先到为主,后来为客。

“河洛”即指黄河与洛水相交汇的地方,这里是客家人发源地的核心,也是他们祖先最初的家园。

洛水发源于陕西华山南麓的兰田县境内,它由西南而来,流至郑州辖区内的巩义后,与西来东去的黄河相交汇。这里水面浩瀚无际,黄白两水相互裹挟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犹如一幅天然“太极图”。民间流传此处就是伏羲“观河水东流,察日月交替,思寒暑循环,构演太极八卦”的地方,神秘的“河图洛书”就出自于此。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管理学院教授于希贤介绍:河图洛书形成的时间非常早,它的出现是我们的先人观察大自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得到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所表现的哲理,就是大自然、生物界、人类社会天地人之间都有一个根本的规律,这个根本的规律就是事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体,所表现出来的两张图,一张就是河图,一张就是洛书,就是这样的一个中国人世代相传所形成的一个魔方,变化万千的一个魔方。

“唯唯客家,系出中原,根在河洛”。所谓的“客家”,她的源头均指大河之南、伊洛水及嵩山周围一带。

毋庸置疑,客家人就是夏商周三代的后裔,是炎黄子孙。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奴隶制的起始期到全盛期,也是百家姓得以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其中夏商两个朝代的中心区域都在河洛地带。“客家”人实际上是以河洛地区为中心,迁徙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中原人。

但他们又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离开故土南迁的呢?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世界客属总商会首席专家崔灿介绍:客家人外迁跟其他几次都不一样,那种在大难之下成群结队的,有衣冠贵族,也有黎民百姓,辗转南迁呐,他是先从咱们的中原出来以后,先到淮河南,淮河南胡人打过去了,打过去了先到淮河北,然后就过淮河,过了淮河以后嘛,有个盼就是还想再回中原,中原人过去是故土难离啊。

当年南迁的中原难民大多数渡过黄河,沿着颍水、汝河、淮河南下,经汝颍平原到达长江沿岸,散落于江淮一带,太湖、鄱阳湖之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沿长江继续南下,最后辗转迁入了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举族而走,原想待战事平息后再归故土。不成想历史在河南几度洗牌过后,给他们留下的竟是缠绵的寻根絮语:“本是河洛郎,祭拜河南堂”。

文献记载,历史上的中原大地曾遭受过无数次重大劫难,或天灾,或战争,人祸大于天灾,这些残酷的人祸造成的劫难险些致华夏文明堕入死亡之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