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西域沙漠龟兹国,揭开绿洲古国的语言之谜(2)

2009-05-05 16:3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我们现在知道的最古老的写本是公元11世纪,而鲍尔文书的年代是公元4世纪,当然就很轰动,从来没见过那么古老的写本。 这个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我们现在知道的最古老的写本是公元11世纪,而鲍尔文书的年代是公元4世纪,当然就很轰动,从来没见过那么古老的写本。

这个发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研究新疆的兴趣,当时俄国和英国驻喀什的领事,奉各自国家政府的命令,努力搜寻偶然出土的古代写本。

进一步发现的古文字残卷,五花八门,首先,书写材料多种多样,有棕榈叶、桦树皮、木板、竹子、皮革、丝绸、纸等等,其次,使用的字母也多种多样,有婆罗迷笈多字母、佉卢文字母,拼写出的语言除梵语、回鹘语外,还有一些是什么连语言学家们也不得而知。其中最难解读的一种是用婆罗迷字母中亚斜体拼写,许多句子都是连在一起的,无法把单词分开,熟悉梵语的学者们勉强能认出一些印度名字、医药名词和佛教术语。

1907年,一位德国的语言学家,从一篇回鹘文的手稿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教授钱文忠介绍说:缪勒研究的回鹘文的《弥勒会见记》是由一个僧人翻译成回鹘文的,那么就把它命名为吐火罗语。

1908年,德国的另外两名学者西格和西格灵发现,吐火罗语的数词、亲属名称、家畜、人体各部位名称,同印欧语系西支的一些语言有所对应,因此,确定了这种语言的性质属印欧语系西支。

钱文忠教授介绍说:这个语言反映的特性是印欧语的西支语言,有学者认为他是介于凯尔特语,那是很西部的,或者和这边的比如斯拉夫那一带语言中间的一种语言。它是印欧语西支语言,但是它的出土地却在印欧语的最东端,所以这就留下了无数的谜:相对印欧语来说,中国新疆当然就是极东之地了,那么就意味着是不是在中国新疆有过一支印欧人,而这支人曾经有高度的文化,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而这个民族或者说这支人群后来到哪里去了?这个语言后来又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在印欧语的西部完全没有痕迹等等。

这个发现令学者们感到十分惊讶:印欧语系西支是包括今天西欧一些地区的语言,吐火罗语却流行于东方。从地理位置上看,相反在印欧语系东支伊朗的东边,恰似一个语言飞地,其中奥秘何在呢?

各方学者为此探讨了近一个世纪,迄今仍没有满意的答案。

以后的几十年中,语言学家们锲而不舍地阅读吐火罗语的残卷,从中又有了发现。

钱文钟教授介绍说:首先这些文书的内容不一样,比如我们知道吐火罗语A,也就是说现在讲这命名是有问题的,我们姑且叫它焉耆语,都是佛经。那么在吐火罗语B当中,我们今天讲的龟兹语当中,除了佛经以外,还有一些世俗文书,比如像护照、像情书这样的一些东西,慢慢地发现这两种语言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它有些字一样,有些字不一样,慢慢就把它区分成两种方言,吐火罗语A 主要发现在焉耆,吐火罗语B 几乎在库车,也就是古代的龟兹。

1913年,法国学者列维发表了著名论文《乙种吐火罗语为库车语考》。他根据历史材料,令人信服地证明所谓乙种也就是B种吐火罗就是古代龟兹(今之库车)的当地语言。

现在,我们知道了龟兹出自吐火罗语的音译,生活在龟兹古国的居民使用着吐火罗语。

就这样,在20世纪初,西方的语言学家们凭着几页残缺的纸片,破解了一个千古秘密。

一个死亡的语言被发现了,一个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民族,若隐若现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之上,他们叫吐火罗人。

西方的探险家和学者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他们对带走的文物作了足够详尽的研究,但能够带走的毕竟是一个文化的枝叶,留下的才是它的根脉。

生活于古龟兹的吐火罗人来自哪里?他们在这块绿洲上做了什么?我们的荒漠戈壁下还埋藏着更多的秘密。

拜城县的克孜尔乡,古代属龟兹国境内,1989年7月,乡政府组织所属村在这里赛马刁羊的时候,有匹马将地面踩得塌陷了下去……吐逊江介绍说:我们过来以后,发现的时候一共是100多座墓。

因为下游不远处要修建克孜尔水库大坝,墓地会被淹掉,1990年至1992年的3年中,人们做了4次抢救性的发掘,共发掘墓葬160余座,墓葬以多人多层合葬为主。

吐逊江介绍说:墓葬的特点就是有陪葬的情况,一个好像是贵族,很多人给他陪葬,还有陪葬的东西,像黄羊骨头。

克孜尔台地墓葬的另一个特点是,葬式多侧身屈肢,头向西北。为了令墓室更加干燥,尸体的上面铺有一层木炭,考古工作者对木碳进行了碳十四测定,时间在公元前1000年到600年,在这个时期,中原的文献对龟兹还没有记载,我们不知道这里的社会状况,不知道被葬者的身份、社会地位、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种族。

他们是说着吐火罗语来自西边的那些人吗?考古工作者将头骨送到新疆博物馆进行测量。

专家王博告诉我们说:这些头骨就是1991年的时候在克孜尔发掘的那一批头骨,这个种族特点,男性的,乳突比较大,眉骨也比较明显,鼻骨比较高,这是明显的白种人特点,就是欧罗巴人种的特点。

依靠头骨的面部特征来判断人种,仅凭直观是不可靠的,需要通过测量取得科学的数据。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