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窟门的右侧墙壁上绘有一幅精美的供养人像,1906年被德国人揭走,现藏于柏林的印度博物馆,壁画上有梵文的题记,说明是国王托提卡和王后斯瓦扬普拉芭。
画面上如此温文尔雅的国王,如此雍容华贵的王后,该统治着怎样的王国呢?
一千多年后,繁华落尽,荒漠上留下了一座又一座古城的废墟。
在龟兹古国境内,残存的古城遗址有大约上百座,其中有当地居民生活的聚落,也有汉唐将士戍边的城堡,究竟哪一座是王城呢?
克孜尔河边,一户农家悠然地住在无名古城内,历史和现实就这样没了距离。
龟兹古国残存的遗址,大者方圆二三平方公里,小者如一个学校的操场。
古国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城?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贾应逸告诉我们说:西域有36个城邦国,可是每个城邦国里头不是一个城市,他有好几个城市,在县城他还有好几个城市,我有力量我可以统治这块地方的城市,也可能那个城市被打走了,也可能我又把那个城市抢回来了,也跟中原一样打仗的,当时不是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有好多城市,一般都是这样的。
既然王城统治着邦城是西域古国的基本形制,那么,龟兹古国境内的上百座废墟中,那一座是王城呢?
在《汉书·西域传》里只有一个粗略的记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古文献只说国都为延城,并未指明延城的所在。1958年,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又来到了库车。
30年前,他作为中瑞联合考察队成员,在塔里木盆地进行过考古发掘,这一次,由于农民在古城墙脚下取土时发现了陶器和人骨架,他随之调查了整个城墙,发现库车的古城与附近水系的关系,与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对古代延城与附近几条水系关系的描绘,竟完全一样,黄文弼由此断定:库车新旧城之间有龟兹古国的都城。
今天的古城残存着三面墙垣遗迹,周长6600米,正符合唐朝初年玄奘所见“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
库车城中至今仍可见到多处高大建筑的台基风化成了一座座土墩。学者们认为,这是贵族们修筑屋宇的台基。《晋书》描绘龟兹都城说城中有佛塔寺庙千所,王宫壮丽,焕若神居。
面对残垣断壁,人们难以想象当年的辉煌,但石窟的壁画证明了文献记载的真实——库木吐拉石窟的壁画,有当时的建筑于其中,从壁画上,我们看不到内部的富丽堂皇,却能够感受到外部的高大雄伟。
这样的建筑,用于宗教以敬神,用于世俗以住国王,都足够了。
许多年来,人们习惯用神秘来概括西域的面貌,神秘感既来自地域的遥远,也来自历史记载的模糊、片断,更来自这里的许多我们尚无法解释的现象。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