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玉器】寿山石:山的灵动造就石的辉煌(2)

2009-07-23 13:24
来源:洱吧下载 作者:佚名
可能是当时寿山石的需求量太大,《观石录》还特别记载了这样一个事情—— 宋代寿山的村民们开采热情非常高,他们依靠开采寿山石发家致富。后来,

可能是当时寿山石的需求量太大,《观石录》还特别记载了这样一个事情——

宋代寿山的村民们开采热情非常高,他们依靠开采寿山石发家致富。后来,官府觉得有利可图,倚仗强权介入管理——开采还是你们自己来做吧,不过一定要向我交税才行。

大概税务日益繁重,村民们不堪其苦,于是又挖土填石亲手掩埋了自己开采的寿山石矿洞。

南宋以后,寿山石的开采暂时衰落了——无论是出土实物还是典章文字,都很少出现与寿山石相关的记载,除了这一些元代出土的寿山石俑,直到明代,开采衰落的现象才有了改变。

这些是明代的寿山石,它们被发现于一座古寺的废墟之中。

广应寺,就是那座古庙的名字。

据载,广应寺兴盛于明代初期。当时,寿山的僧侣们得地利之便,开采寿山石,他们自己动手制造香炉佛珠等用具,馈赠给四方香客。

他们留下的寿山石矿洞被称为“和尚洞”,这种叫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广应寺曾遭遇两次大火,寺庙被彻底破坏。改革开放后,海外华侨在广应寺原址又盖起一座小屋,供寿山村民敬奉香火。而原来的广应寺,便只剩下这些只砖片瓦,衰草斜阳,还有就是当年被毁于寺火埋入土中的寿山石了。

因为经过了火的历练,泥土的温润,寺坪石显得格外通灵古雅,让人联想起上古时代女娲以火烧制,用来补天的五彩石。

寺坪石中,还有一种石头,在它因为经过火烧而略微发黄的外表背后,还保有一份难得的纯净和洁白,它就是寿山石三大类之一——水坑石。

水坑石的生长环境多水,造就了它冰肌玉骨一般的石质,透明度极高,因此水坑类寿山石多以“晶”和“冻”来命名。

这一个因为有着水晶的模样,又被称为水晶冻石,是水坑石中楚楚动人、也相当名贵品种之一。

水晶冻就是从这个被废弃的洞中开采出来的。

洞一直延伸到溪水的下面,所以又被称为“溪中洞”,人们只能在水下开采,难度非常大。

1973年,当时的寿山大队组织村民重新开采水晶洞,同时用上井架滑轮抽水机等现代设备,然而只得到很少的水晶冻石,而且上品不多,后来,终于因为洞深水多,人们不得不放弃开采。1980年的努力也没有成功——以后就再也没有开采水晶洞。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水晶冻石基本上都是传世的旧品。

从明末开始,特别是在清朝的皇室中,流传下来最多的寿山石作品是印章。

印章的普及使寿山石等石材成为供不应求的材料。

明末清初,就在文人雅士们沉醉于自己的方寸天地中怡然自得时,新一轮的寿山石开采高峰也随之来临。

1668年,一个叫陈越山的世家子弟带着粮食和人手进寿山开采寿山石。

几个月后,他们带着满满一挑担的寿山石北上京师。

在京城,他将自己手中的寿山石拿出售卖。石头精美异常,大受欢迎,寿山石的名字也传遍了整个京城。

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自称兵马大将军,响应吴三桂反清。耿精忠占据福建,倚靠强力组织民众开采寿山石。

两年后,耿精忠兵败投降。

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中国进入康乾盛世,寿山石也开始走出福建,走入更广阔的天地。随着满清皇室对寿山石的钟爱,寿山石的开采出现了即宋代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许多精美品种陆续出现。善伯洞石就是其中之一。

传说,一个叫善的人终日游手好闲,在寿山村内偷盗,村民讨厌他并将其赶走。

离开家乡的善在外吃了不少苦,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他决心重新做人。善回到家乡,不好意思再住村中,就在山上寻找矿脉采石。

终于有一天,善在一个洞中发现了好石头。

他的辛勤劳作博得了大家的好感,村民开始亲切地称他为“善伯”。

后来,善伯在洞中采石时,不幸矿洞坍塌,善伯被埋,再也没能走出来。

其他的石农继续在此开采,为了纪念他,人们将石头命名为善伯洞石。

这就是善伯洞石。

善伯洞石属于山坑石,肌理莹润,色彩丰富,是寿山石中石性最稳定的品种之一,不会因为环境的差异而改变石头的纹理和颜色。

这个矿洞叫褀源洞,因为这里的石矿就是一个叫黄褀源的人发现的。

关于上世纪30年代琪源洞的发现故事在寿山流传许多版本,其中一个是这样的。

但是当黄琪源向洞口望去时,却发现了一个锄头和土箕,刚刚找到矿脉的狂喜立刻被冲淡了。

原来这个矿洞已经被同村的朱森开采在先,只是朱森并没有找到好的寿山石矿脉。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