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黄琪源发现矿脉后很想自己一个人开采,于是就拿着好酒找到旧主人朱森。
黄琪源向朱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允诺如果得利两人可以共同分成。在一顿好酒好菜的享受之后,朱森答应了黄琪源的要求。
回到家里,黄琪源马上组织人手上山挖掘。顺着他发现的矿脉深入,他们果真挖到了上好的寿山石。
琪源洞石属于山坑石,是都成坑石、也叫杜陵坑石中的一种,杜陵坑石硬度偏大,基本在3度左右,因此,它也是除了善伯洞石之外又一个质地稳定的寿山石石种。
由于色彩格外明亮艳丽,琪源洞石很快便出了名。黄琪源也跟着买房置地发了家。滚滚而来的金钱和拔地而起的小楼引起了一个姓黄的人的嫉妒。一天夜里,这个黄某悄悄来到原矿主朱森的家中。他告诉朱森,这个矿洞原本应该只属于你自己,那么这里的石头也应该属于你个人,现在却要你们两个人共有,而且还是他名利双收,这样对你简直太不公平了。
一席话,使原本就心有不甘的朱森更加愤懑。在黄某的挑唆下,朱森决定状告黄琪源,重新要回琪源洞的开采权。
也许,黄琪源和朱森都没有想到,这一场诉讼,竟耗费他们两家八年的光阴。
黄琪源一面应对官司,一面还要面临着别人的要挟,他甚至还遭到了土匪的绑架,为了家人的安全,黄琪源不得不把儿子寄放在别人家中。官司结束后不久,身心疲惫的黄琪源去世,他的后人也搬了家。这一场长久的官司最终却没有任何结果,黄琪源消耗了大量家产,琪源洞中再也没有如此精美的石头出现,矿洞也就随之被废弃了。
更加令人唏嘘的是,许多精美异常的寿山石和琪源洞石有着惊人相似的命运,它们只在一段时期内集中出产,而且数量非常有限,这也正是寿山石的珍奇之处。
1913年,在坑头洞的上方,人们发现了一个矿洞。石农进去开采,结果出产一批寿山石。
这个矿洞原来是高山石矿洞。高山石属于山坑石,因为产自高山峰而得名。
高山石在寿山石中占有三个第一:矿洞最多;产量最大;品种和色彩也最丰富。
然而,这个高山石矿洞只在1913年出产了一批奇石,以后类似的石头再无发现。因为那一年是民国二年,所以人们称这批石头是民国二高山石。
1989年,寿山石农在一个废弃的旗降石旧洞中重新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石头。
它浑身充满着彩虹状的艳丽条纹,人们称它是彩虹旗降石。特别是在这种石头上居然出现了自然界中罕有的紫色。
可惜,这批石头产量仅仅才有十几公斤。
2005年,寿山村又出了一件大事,正在从事开采工作的石农居然发现了一道从未见过的寿山石矿脉。
寿山人将田黄石称为“石帝“,芙蓉石称为”石后“,而将下面这种石头称为”贵妃“。这就是荔枝洞石。
荔枝洞石也属于山坑石,出产于1985年,1991年就宣告绝产。当年的福州市雕刻工艺品总厂副厂长陈锡铭还清楚地记得他第一眼看到荔枝洞石的感受。
在山坑石中,荔枝洞石的透明度非常高,而它艳丽的色泽和荔枝肉一样的质地又让人联想起大唐盛世时华美的杨贵妃。
单色寿山石通体纯净,彩色寿山石绚烂多姿,现在,寿山石共有品种150多个,是品种最丰富的雕刻用石材之一。
那么,寿山石雕刻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技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有着怎样的人文故事呢?
(责任编辑:博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