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中国文物:古代书法精品(上)(2)

2009-07-23 14:39
来源:洱吧下载 作者:佚名
大约在中国的周代,中国的先民们正在一件件瑰丽的青铜器上镌刻着声形兼备的独特文字,而同时期的西方文字却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字母化的道路。正是从

大约在中国的周代,中国的先民们正在一件件瑰丽的青铜器上镌刻着声形兼备的独特文字,而同时期的西方文字却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字母化的道路。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西方文字基本上失去了艺术特性,而仅仅保留了传言记事的功能。古老的汉字却在实用之余,不断地融入艺术化的审美书写,进而形成了独有的书法艺术。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巨大的分野,也许只能定格成难以破解的历史悬案了!

尽管久远的历史给后人设置了重重的谜团,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古老的汉字在艺术性的书写上正日渐成熟起来。距离殷商甲骨文1000多年后的魏晋时期,一个真正隶属于书法的时代来临了。

在研究书法成熟的历程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甲骨文到魏晋书法的成熟,汉字先后出现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不同的字体。是什么力量在推进着汉字的革新演变呢?因为从文字实用角度而言,早在甲骨文时代,汉字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字体系。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七国文字曾经统一于一种美术化的小篆书体。这是统治者意志第一次达成了文字的大一统。文字自上而下的统一也丝毫阻止不了字体的演变。汉代,隶书风行天下,统治者再次修订文字,颁布了各种标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块石碑便是当年标准的官方字体。但是汉字依然在不同的书写者手中演变着。学者把这种推动字体演变的力量归之为日常书写时便捷与实用的需求。

但是,汉字并不仅仅是实用的,当作为文字的汉字在逐步完备的同时,书法艺术也在一点点推进。实用与审美始终是汉字两条并行不悖的脉络。关于字体的演变曾经出现过一个无法解释的空白期。从外形上看,篆书和隶书,几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字体,他们二者之间的演变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至关重要的衔接环节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得以发现。

在近代的一些考古发现中,出土了大量秦汉时期的竹简和帛书,正是这些弥足珍贵的古代墨迹,让后人看到了字体演变的关键环节。这些造型独特的字体既像篆书又像隶书,它正是古人出于便捷的需求,逐渐简化篆书的繁复,而开始走向一种全新的隶书字体。隶书的简便性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

在两汉时期,人们还没有书法艺术的自觉意识,艺术的创造都是在无意书写时完成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种字体都已发展完备,博采众长成一代宗师的书法名家也开始出现了。比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长时间的无意书写终于转变成为自觉的创作,针对书法的各种理论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体系。书法和绘画一样,进入到中国文人的文化生活中,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艺术类别。

此后,从魏晋一直到清代,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一些天赋超群的书法家,总是将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赋予那些变幻莫测的笔墨线条,给后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书法珍品。在这些被后世尊称为法书的小纸片上,密密麻麻的盖上了各种各样的印章,每一枚印章的背后就是一位当年的收藏者,他们之间的时间跨度长达百年甚至千年。每个时期的书家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拘,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但是一片片黑色的墨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这里埋葬着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皇帝唐太宗。唐太宗是一个狂热的书法爱好者。据说,他在临死前,要求一定把一件书法作品陪葬到墓中。这个传说给后人带来了无数的烦恼。此后几百年间,人们孜孜不倦地追寻那件书法瑰宝的下落,直到今天还是一个谜。它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传奇——《兰亭序》,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当时一些书法家的摹本。

这幅作品文字的内容十分优雅,它是在一次文人雅集中为诗集写下的序言草稿,但人们关注的却不是文章的优美,而是书写的韵味。28行,324个字,每个字都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极高境界,遒劲中透出飘逸,沉着中变化无穷,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是古代书法发展到东晋时期的集大成者,在后人的心目中,他几乎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用笔细腻和结构多变,是王体书法的最大特点和最重要的创新。后人评价他的字雄伟秀丽,出于天然使得古法为之一变。

王羲之不仅集前代之大成,而且开后世之风气,历朝历代的书家对王体书法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近代的研究者在仰视这位被尊称为“书圣”的先人时,不由得频频发出“不知如何言说”的慨叹。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