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间文学 >

清虚永恒,老年游仙

2009-07-21 15:29
来源:《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 作者:韩云波
为什么游侠如此集中地表现为“少年”之事?为什么见诸史册有如此多的“长乃折节”?那是因为现实中的游侠结局,往往并不美好。雄踞一方,长留侠名的完满结局,固然不错,却

大侠的结局——“侠隐”

为什么游侠如此集中地表现为“少年”之事?为什么见诸史册有如此多的“长乃折节”?那是因为现实中的游侠结局,往往并不美好。雄踞一方,长留侠名的完满结局,固然不错,却往往太少太少。一般的侠,或者被朝廷诛杀,或者在帮会火并中丧生,或者变节而丧失了自我……

这样的结局,不免令人扼腕长叹!

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仇归。

片心惆怅清平世,酒市无人问布衣。

少年游侠,多么轰轰烈烈,俊伟雄壮;中年而不能游宦,多么幽幽咽咽,凄凄惶惶!这就促使人们对侠的结局重新进行定位、思考。

反思的结果是文化上“大侠结局”的形成,这就创造了“文化之侠最突出的完满形式”――“侠隐”。(所谓“文化之侠”,是说隐除了社会学意义之外,还有很大程度上的审美意义。)

“侠隐”理想和“剑仙”传说相结合,更进一步形成了中国侠文化的理想结局。

“侠”与“隐”,一个是阆苑仙葩,放射着眩目的个性张扬的光彩,利剑一出,仇人授首,在强与力中使人热血贲张,不能自已;一个是美玉无瑕,散发着玄妙的个性韬晦的芬芳,山林栖居,心清神寂,在静与默中使人气定神闲,悠悠升华。两者获得个性自由的途径虽有不同,但至情至性却是一致,具有某种相通的可能。而事实上,从张良开始,“侠”的人间之旅与“隐”的神仙之游就已逐步统一起来。两汉侠的黄金时代刚刚在历史上落下帷幕,郭璞的《游仙诗》就已悠悠而至: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现,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侠的黄金时代刚刚结束,隐的黄金时代就已到来。在这种情势下,“侠隐”结局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