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安德义德行卷——君子篇解读(二)

2009-06-22 16: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安德义
安德义编写的德行卷君子篇是解释儒家经典著作,弘扬儒家思想文化的一部作品。

【原文】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

【注释】

①周:合群,用道义来团结众多的人。 比:勾结,结党营私。

【翻译】

孔子说:“君子团结却不勾结,小人勾结却不团结。”

【解读】

“周而不比”是孔子一贯主张的一种交友的原则,与“比而不周”相对。古人以“忠信为周”、“义合为周”、“为公为周”。“周”与“慎交友”的心理是一致的,不可与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不可与志不同道不合者为友,不可与损公利私者为友。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以“物以类聚”来推知其为人,以何人为友,见友如见人。鉴其友知其人亦是由“周”而派生的一种“知人”的方法。唯其“周”者,才能称为君子。“比而不周”是孔子一贯反对的一种交友的行为。“周”为君子,“比”为小人。古人以“亲狎为比”、“利合为比”、“谋私为比”。“比”者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某个利害关系而暂时勾结在一起,图谋私利,他们排除异己,阿党同谋,逆正气而刮邪风,危害风气,危害纲常;在处置行为上不庄重不合礼节的狎近,而君子之交淡如水,处平常之态,两者区别一见而得知,《论语》还有“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句,与“周而不比”同义。宋代欧阳修作《朋党论》,现将其中一段辑录如下,以供参考: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异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原文】

10、君子宽而不僈①,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

《荀子•不苟篇》

【注释】

①僈:怠慢。

【翻译】

君子心胸宽广却不怠慢他人,有原则却不伤害他人,善于雄辩却不与人争吵,明察事理而不偏激,品行正直却不盛气凌人,坚定刚强却不凶暴,柔顺温和却不随波逐流,恭敬谨慎并能宽容大度,这就叫做德行完备。

【解读】

凡事有度,“宽而不慢”,宽和却不简慢,宽和,宽容,不取刚强勇猛的竞争态势是美德,但不能简慢,懈怠.廉是有棱角,刿是有棱而伤人,棱角太锋利则伤人,廉,即廉隅,有方正,正直之义。孔子说:“直而无礼则绞”,正直而无礼度则伤人(绞).“辨而不争”,辨,分辨,辨明,“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分辨不清,可以坚持到底,“争”则是争斗,争吵,好胜,坚持分辨而直至明确明白,但不能争强好胜。“察而不激”,察,严察,细致,严密,但不是偏激,不是苛细苛察。“直立而不胜”,直立,正直独立,独挡一面,担当执持,但不是求己之好胜,求己之虚荣。“坚强而不暴”,坚强,刚勇,威猛刚强但不凶残,暴,暴虐,暴戾。“柔从而不流”,即中庸之强,“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柔顺依从,同流却不合污,恭敬谨慎而有容德,夫是谓之文,“文”即德。

宽与慢,廉与刿,辨与争,察与激,直立与不胜,坚强与凶暴,柔从与同流,皆应择中而行,择“度”而行。吕坤说:“‘中’之一字,是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东南西北于四方。此是南面独尊,道中的天子,仁、义、礼、智、信者是东西侍立,百行万善都是北面受成者也。不意宇宙间有此一妙字,有了这一个,别个都可勾销,五常、五行、万善。但少了这个,都是一家货,更成什么道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