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曲阜洙泗书院】儒家文化的源头所在

2010-07-06 10:4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洙泗书院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是儒家文化的源头所在。
【曲阜洙泗书院】儒家文化的源头所在
洙泗书院,原名先师讲堂,位于曲阜城东北4公里处,洙泗书院是儒学的圣地,是儒家文化的源头所在。
 
洙泗书院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并设山长一人奉祀。公元1494年(明弘治七年)重修。
 
洙泗源泉,华夏之端。华夏文化与洙水、泗水密不可分。古泗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泗水发源于沂蒙山脉,源头在泗水县的泉林镇,这里就是人文初祖伏羲降生的地方——雷泽。洙水是泗水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曲阜,由泉水平地喷涌形成。七千至五千年前,伏羲氏、女娲氏、炎帝、黄帝、少昊帝一脉相承,龙凤图腾肇始于此。现有羲皇庙、伏羲陵、蚩尤冢、寿丘(轩辕黄帝出生地)、少昊陵、北辛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古学家唐兰先生认为,“大汶口文化属于古史传统上的少昊时代”。炎黄二帝都曾经在这里建都,尧舜禹等上古圣王的后人封地几乎都围绕在曲阜周围,可以证明洙泗流域是华夏文化的正源,是中华文脉所在,这里是灵水灵土,无比神圣。寻找到洙泗源头就找到了华夏文化的心脏。找到源头活水,好好守卫她,培护她,华夏文化复兴才能实现。
 
洙泗书院洙泗书院就坐落在洙水和泗水之间,紧紧守住了华夏文化的心脉,这里是先师当年讲学的地方。中国书院的历史通常从唐代算起,但是洙泗书院的历史却有2500年之久。根据资料记述,洙泗书院就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先圣讲堂”,历代受人凭吊和膜拜。《阙里文献考》记载:“汉时诸弟子房舍、井瓮尤存,光武帝击破董宪于昌虑还,过鲁,坐孔子讲堂,顾指子路室诣左右曰:‘此吾太仆之室也’。”元至元三年(1337),孔子第55代孙孔克钦任曲阜县尹,在旧址上创建书院,任命孔子第53代孙孔滨为山长,因书院位处泗水以南、洙水以北,故以“洙泗”命名。明清代各朝相继整修,到民国期间,殿、堂、门、庑等各项建筑仍旧十分完备。今存建筑40余间,分为三区,东区有更衣厅,西区为礼器库、神庖、神厨,中区为大门、讲堂、大成殿、两庑,院前有神道,神道的尽头为牌楼,楼额大书“洙泗书院”四字。   
 
【曲阜洙泗书院】儒家文化的源头所在
现在的洙泗书院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场所,因为多数人不知道她的伟大价值,所以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平时非常宁静。只有具备深厚传统底蕴的人才能够感受到当年先师讲学存留下的浑然元气和智慧灵光。这里是儒家学子求学的圣地。修习儒学必须要做到定与静,这里能帮助人进入定静状态。书院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江堤先生体验后曾言到:“华美的彩饰、繁芜的殿宇、青苍如云的古柏,都不如这散发出天堂气息的宁静,给人以超越时空的震撼……”儒生修身进入定静之后,心灵才能得到升华。江先生说:“我的感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灵魂处于一种飞升的状态之中。”人的心灵在特定的空间才能连接特定的记忆。当心中充满诚敬的时候就可以穿越遥远的岁月感受先师晚年在此里讲学的情景,仿佛就坐在他身旁,与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一起聆听他讲述天地大道,传播仁爱精神,描绘大同世界。他就是在这里启发世人如何找到真我,收获人类共有的福祉,如何防止内乱、战争,营造出和平的生存空间。他晚年在这里整理典籍传授礼乐教化,汇集中华文化之大成于此地。所以说洙泗书院是儒家书院的祖庭,是儒家学子求学悟道的真正宝地。
 
书院内建筑均为明代建。清代重修。有讲堂、大成殿、两庑等建筑,元、明、清各代碑刻,院内古柏参天,深幽雅静,丰草盈地,步入这林木蓊郁,恬静幽深的古老书院,别有一番情趣。
 
在空旷和安静中,一种巨大的寂寥弥漫在书院的每一个角落。遥想当年周游列国、无功而返的孔子,来到这里后,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鲁哀公召见了回国的孔子,虚情假意地问政于他。在这位老人坦陈为君之道的时候,丝毫没有发现国君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鲁哀公对孔子说,国家急需有仁德的年轻人,希望夫子多荐贤人。这听上去合情合理的话,一下子泼灭了孔子为国效力的热情。即使这样,我们从“自卫返鲁,于此删诗、序书、定礼乐、系周易”的历史记载中,看到的还是一个坚韧不拔的老年孔子。他不会被失意击垮,他要把他的思想光芒射向更远的地方。
 
走进书院,迎面而来、前后三间单檐灰瓦悬山顶的房屋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讲堂了。我们面前的这个讲堂,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率最低的讲堂了。两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在以后被尊为圣人的孔子讲学之后,就再也没人敢在这里开讲了。这恐怕也不符合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开放办教育的初衷。如今看上去寂寥的讲堂怕是不会记得历史,可历史断然忘不了它,忘不了它给历史带来的震撼。孔子的教育思想,让后来者茅塞顿开,从此中国古代文化书院教育就延绵不绝了。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